甘肃日报
2019年02月21日
第06版:市州观察

凉州社火闹新春

农历正月十五,武威南城门“鼓舞凉州”社火表演吸引市民观赏。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忠

“鼓舞凉州”舞龙表演。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郝生元

“鼓舞凉州”舞狮表演。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郝生元

农历正月初八,凉州区社火在城区表演。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忠

“鼓舞凉州”攻鼓子表演。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忠

武威日报记者 甘曜毓

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参加凉州区城乡社火展演活动的25支社火队伍,带着新春的问候和祝福隆重登场。他们扭秧歌、舞长龙、耍狮子、划旱船、踩高跷,合着锣鼓的节奏,全面展示武威人民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

当日上午9时,社火展演队伍在武威城区天丰街集结出发,向北进入姑臧路,然后向东进入政务大楼前广场,行进到北关中路后,向南到达北关什字、大什字,最后向东经东小什字至东关什字展演。社火表演队伍锣鼓喧天、彩扇飞舞、龙腾虎跃,舞狮、舞龙、高跷、旱船、彩车、锣鼓一起来,妙趣横生的经典扮相,幽默诙谐的互动表演,为市民带来无限的欢乐。

凉州社火是流行于凉州区各乡镇的一项春节娱乐表演活动,形式独特、队伍庞大,装扮典雅、表演古朴,明显保留着古典西凉乐舞遗存的痕迹。凉州传统社火队的结构包括七个部分:打头的是“春官老爷”; 第二部分是鼓乐队;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扮相是一对农家夫妇;第四部分是腰鼓队和蜡花队;第五部分是和尚队,一般穿僧衣戴僧帽;第六部分是百色队,由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各色人物组成;第七部分只有一个人,即所谓的“膏药匠”,主要职责是随时随地制止乱挤乱闹的人群,协调指挥各队表演。社火同时伴有舞龙、舞狮、秧歌队、攻鼓子、彩车等多种表现形式,每队表演形式不同,花样繁多,但总体节奏统一,形成和谐的整体,整个阵势场面热闹,丰富喜庆。

“十年前父母抱着我看社火,十年后我牵着弟弟妹妹看社火。”市民李先锋说。今年,久违的社火表演回归武威大地,攻鼓子敲得震天响,花车挂着新年寄托的希望,秧歌队扭出朴素的快乐……欢笑声在人群中升腾,唤起了人们春节的许多年俗记忆。

“爸爸,那个挥舞着大刀的人是谁啊?”“那是关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代表人物。”在围观群众当中,一对父子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我小时候,每年春节的社火表演是我最期待的事情。”市民冯先生对儿子说,你瞧,一袭黑衣敲打激昂鼓点的攻鼓子队伍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克隆人军团;舞狮眨巴着眼睛威风凛凛,一点也不像动物园里慵懒的狮子;原来电视上的中国龙得要叔叔阿姨们在龙肚下用棍子撑着才能飞舞……

社火队伍不断在街道中传播喜庆,参演人员大张大合舞动身体。“从社火表演中可以感受到,武威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一直保持着昂扬自信的态度。”市民马媛媛说。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从小想见识‘大漠孤烟直’的西北风光,对武威这座城市向往已久。今天看到凉州社火表演,感到非常震撼。”来自浙江的游客包叶青说。

社火表演临近结束,市民们伴着浓浓的年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而一些游子又将踏上旅程。在上海工作的李东伟即将乘坐飞机返沪,但在收拾行李时听到街上响起熟悉的锣鼓声,便和父母来到街头,追寻年少的记忆。“在临行前能够看到久违的社火表演,我感觉是家乡为我的远行加油鼓劲,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和家乡人民一道,为好日子努力奋斗!”李东伟说。

2019-02-21 1 1 甘肃日报 c111677.html 1 凉州社火闹新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