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2月21日
第05版:甘肃新闻

倾力育才的“闫妈妈”

——记嘉峪关市酒钢三中语文教师闫桂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曹义成

1985年9月,一位23岁的女大学生拎着一卷旧铺盖和一个装满书籍的大木箱,毅然决然登上火车,离开了东北老家,横穿大半个中国,来到万里长城的西端——嘉峪关。

她,就是嘉峪关市酒钢三中的语文教师闫桂珍。

在学生们心中,她是和蔼可亲的“闫妈妈”;在老师心中,她是平易近人的“闫大姐”,在家长心中,她是最放心的人。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为了心中的梦想,57岁的她,还在努力地奔跑着。

“早读时,经常来不及吃早点,她就给我们免费买早点”“生病了,她就亲自到医院陪护,并掏钱替我们付医药费”……在酒钢三中校园,几乎每个学生都曾受到过闫桂珍的教导或帮助。课堂外,学生们更愿亲切地称她为“闫妈妈”。

“你看,那个个头不高、穿着紫色外套一路小跑的人就是‘闫妈妈’。”顺着学生们手指的方向,透过教学楼窗户,记者第一次看到的是“闫妈妈”的背影。

一路小跑是闫桂珍工作中的常态。“根本停不下来,只要一进入校园不由自主地就跑了起来,这一跑就是34年。”她说,跑起来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省下来留给课堂、留给学生。

今年57岁的闫桂珍头发花白,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在她慈祥的面容上,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自从教以来,她始终奋战在基层教育一线,并长期担任着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每天除了上7、8节课,还要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工作时间大概在15至16个小时。”闫桂珍平静地说,她几乎在夜里零点以前没有睡过觉。

不管再忙再累,对于教学,闫桂珍始终一丝不苟。翻开她办公桌上的语文高考备课资料,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各种颜色的注释。

这些年,在闫桂珍悉心培养下,有3名学生获得省文科状元,20多名学生分别考取北大、清华,4000人走进了大学校园。由于常年超负荷的工作,闫桂珍腰也弯了,背也驼了,时常腰腿关节疼,靠扎针和贴膏药来缓解病痛。尽管如此,她却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从事酒钢三中两个高三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闫妈妈’的课堂上总有新奇的内容,上她的课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精彩的知识点。”高三学生王明婉月说。

在学生们眼中,闫桂珍是一位最爱学习的老师。这些年,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潜心教学研究,探索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等多项语文教学法。

除了爱学习,创新教学方法,闫桂珍还无私地关爱、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有困难找老师,千万不能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这是闫桂珍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

自酒钢三中搬到郊区后,和学生们一样,闫桂珍也住了校,一周7天至少6天吃住在学校。在她的单间宿舍,并排摆放的三张单人床尤为显眼,几乎占满了所有空间。她说,一个人也用不了太大空间,学生生病了她就会接过来照料;有时候给学生辅导晚了,也会让留宿下来。学校没搬以前,先后有40多名学生常年住在她的家中。

2013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发起成立“闫桂珍公益教育爱心助学协会”,至今共募集善款约484.78万元,资助贫困师生356人次。

在培养好学生的基础上,闫桂珍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2013年11月“陇原名师”闫桂珍高中语文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已有百余名语文教师在工作室接受了专业、系统的免费培训,许多人已成为省市级教学名师。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敢有半点含糊,时代在变,知识结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我必须不断地学习。”闫桂珍反复强调。

作为语文老师,闫桂珍每天都会把党报党刊上的文章复印出来,早读的时候发给学生去阅读,并和学生们聊心得体会。同时,她还会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音视频放给学生们听,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将个人前途命运和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

“不求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只求把所从事工作努力做到极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本职工作做好,那么国家就一定会走向繁荣昌盛。”闫桂珍每每语重心长地劝勉学生说。

多年来,闫桂珍先后获得“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金奖”、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等多项荣誉,并被选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

2019-02-21 ——记嘉峪关市酒钢三中语文教师闫桂珍 1 1 甘肃日报 c111674.html 1 倾力育才的“闫妈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