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2月12日
第06版:百花

故道气韵

雷爱红

两当,古称“故道县”。置身于卷帙浩繁的历史卷宗,细细翻阅千年故道之路上的点滴过往,那一卷卷散发着历史气息的典籍,一页页泛黄的文字和照片,一件件布满沧桑记忆的岁月珍品,为我们展示着故道文化悠长而绵润的情怀。

故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厚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早期文明的火焰。战国末期以后,故道由氐、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逐渐发展成以汉族文化为中心。伴随着唐宋以来嘉陵江流域和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以及明清时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人口的流徙、迁入,这片古老的土地被注入了多彩的文化元素。故道文化在传承千年古韵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丰富、出新,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故道文化是一段交流和碰撞频繁的文化。就两当地名来看,其包含了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故道,位居甘、陕、川三省通衢之地,因其距陕西凤州和甘肃徽州(古说距汴京和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和成都)距离相当而得此县名,这反映出两当在历史上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性——“秦陇之捍蔽、巴蜀之噤喉”。南来北往的文化,给故道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民间发现的《王羲之家谱》《换盛隆号账簿》等珍贵史料,充分证明了故道在历史上是一个商贾贸易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千年故道成为了陕甘茶马古道上一个显著的文化标志,成就了蜀道文化中一段凝重的过往。故道文化汲取了陇、秦、蜀等地文化营养,碰撞、融合与更生频繁,呈现出兼容开放的气象。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留存了两当兵变旧址、杨店古建一条街红军驻地、西山红军战斗遗址、太阳寺红军一条街等革命遗迹。两当,因此成为“甘肃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和“红军长征入甘第一站”。这些积厚流广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故道文化的闪光点,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时代鼓点。随着两当红色文化园区的建成和甘肃省纪念习仲勋同志百年诞辰暨两当兵变历史地位座谈会成功举办,两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及传承有力地促进了两当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八仙之一张果老成为传说文化的核心,位于他修行悟道的两当县城东十五里的鸑鷟仙山登真洞,至今流传着何仙姑粉染白皮松、张果老与董真人对弈的传说故事,给千年故道增添了丰富的神话色彩。登真洞与董真庵一坐千年,在故道松涛的轻吟中,诵念着《张果老洞》的藏头诗,回味着“清清河淌在人间”的境界。那些伫立在故道上的文物古迹,讲述着千年风雨历程,太阳寺、月亮寺、香泉寺安静地细数着无数善男信女的足印;自古就有“小崆峒”之称的云屏西姑庵,残存着九塔三院的遗迹和坤仪公主的记忆;广金千佛洞穿越历史与云屏古栈道连贯成一幅悠远的图画,默诵着黑水城的回音。

故道的版图,记录着山川形胜的变迁,不变的是故道千年来始终葆有的雄奇和隽秀。故道地处西秦岭南麓的深山峡谷,这里群山错峙,万壑分流,林木茂密,峰奇水秀,峡谷草甸,富氧怡人,宛如一幅巨型山水群雕。境内有云屏国家4A级景区、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景区和张家黑河森林公园,有移步易景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有如诗如歌的牧野田园风光,有宜居宜游的生态园林县城,有红绿相映的美丽乡村。故道的生态文化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生态将天然和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和,透视后的文化感观正是其吸引八方游客的重要原因。

故道,一路走来,因农事而作,随农事而变,伴农事而兴,故道民风温婉敦厚,民情质朴淳厚。明清时期,那些远离故土,在血雨腥风中或幸存或逃亡的广大“棚民”,经历了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艰苦卓绝的生存抗争后,在南北二山中开创了一段以农耕、种植、矿业开发、经济贸易等为特征的繁荣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多彩的“棚民文化”。有着“陇南乐府”之称的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当号子”,以曲调优美、音域宽广、节奏明快、朴实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两当儿女的生产生活状况。权家大院、太阳吊脚楼、宋家大院等民俗文化遗迹,远离了那一段往昔岁月的盛景。走在古老的街道和庭院,就像踩在历史沉积的碎片上。“智水仁山荣吉地,瑶林玉树换人文”,这是清嘉庆年间两当太阳王百万家族祠堂的一副石刻对联,包含了故道人对往昔、如今和将来的由衷祈愿。文化根深叶茂,必然繁花似锦,那些铭刻在历史云烟中的著名人物,吴郁、罗世锦、苏河等,成为故道发展中闪亮的明星。杜甫访吴郁、陆游入蜀过两当等一次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为故道文化注入了鲜活的养分,不断地推动着故道文化前进的步伐。

历千载风雨洗礼,传陇原大地神韵,故道,铸就了一条悠长而沧桑的历史长廊,描绘出一片丰厚而深邃的文化星空。在时间中诞生,故道,已成为一个记忆符号,一种文化象征。

2019-02-12 1 1 甘肃日报 c110163.html 1 故道气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