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金猪拱福——己亥新春生肖文物联展》也在新春伊始开展了。据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茹实介绍,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展出80块展板,400张文物图片。甘肃省18件文物入选其中,为展览增色添彩。
在古代,古人为了便于观测星象,把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称为十二辰,每一个辰都有一种动物与之对应,合而谓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末至秦代墓葬发掘出土的竹简《日书》中,已出现将地支与生肖对应的内容,除个别略有出入外,大多与今相同。十二生肖中,猪处于末位,与十二地支中的“亥”相对应。关于“亥”与“猪”相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根据动物活动时间来确定,亥时对应夜晚21时至23时,正是猪睡得最熟,生长最快的时候。还有一种说法是与星辰崇拜有关,以十二辰对二十八宿,亥的位置在室宿、壁宿,关于二十八宿神,有“室火猪,壁水腧,亥也”之说,所以亥属猪。
在文物中,自然也少不了十二生肖。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以生肖动物为造型或饰以生肖动物图案的文物藏品、艺术品生动传神,形态各异。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将猪幻化为驱邪化吉、招财送宝的吉祥形象,并将其列为十二生肖之一,猪也被赋予了不少佳号别称,有豕(shǐ)、乌金、天蓬等。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曾经通过绘画、雕塑和陶塑等形式,表现猪的意象。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猪头龙身的玉猪龙,其雕工精细,形象完整,反映了当时人们认为猪和龙一样,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古人还常用珍贵稀少的青铜、玉石雕琢带有猪形象的礼器,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世界中,猪一直是为人所祭祀、崇拜的瑞兽,象征着力量、财富和权力。直至近现代美术作品中,仍有不少猪的造型,作为吉祥形象,受到世人的喜爱。
在民间美术中,猪的形象和意趣也作为吉祥、富贵的化身被人们广泛传播。在剪纸、皮影、年画、泥塑、面塑以及民间服饰中,猪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民俗文化世界中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猪,既融汇了人们对财富、吉祥的愿景,也凝结了民间艺术家们的创作智慧和审美意趣。
每逢新春佳节,天津、河北等地流行张贴“肥猪拱门”“金猪送财”剪纸,祈求富足美满。北方有的地区新年蒸面花、艺人捏的面人中也不乏猪的形象。陕西凤翔、宝鸡一带还有给孩子制作猪形枕、猪头鞋、猪头帽的习俗,寄托着家人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此外,由猪“扑满”衍化而来的各种猪形存钱罐至今仍寓有勤俭持家财源广进之义。
在人们的记忆中,最有意思的还有猪八戒的形象,它伴随着《西游记》的传播家喻户晓。《西游记》中天蓬元帅化身的猪八戒广为人知,是民俗世界里最著名的猪的形象。
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连,古人在绘画、雕塑中也常常将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吉祥形象加以表现,或肥硕温顺,或健壮威猛,其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的畜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作为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表现,近现代艺术家也常将猪作为绘画内容,徐悲鸿、齐白石都曾画猪,徐悲鸿还曾写有七绝“神灵无术张皇甚,沐浴薰香画墨猪”。
不同年代、不同质地、不同器物种类的猪题材的文物和艺术品为猪年增添了更多的寓意和喜庆。春节期间,不妨在博物馆里通过文物看看我们传统的生肖文化,一睹全国各地关于猪题材的文物风采。这里有历史和生活的结合,这里有艺术和美学的结合,原来这里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