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泳 通讯员张金龙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创新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四十年。
四十年来,白银有色从单一铜硫生产企业发展成为集铜、铅、锌、铝、金、银、硫等品种综合发展,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海外业务拓展的优质上市公司,实现了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从工厂制到公司制、从省属国企到上市公众公司的“三大转变”。同时,白银有色先后为有色金属工业和其他行业输送人才1.89万名。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主体铜矿山相继闭坑,白银有色依托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优势,拉开了二次创业。通过对老系统挖潜改造、发展多种经营、调整产品结构,到1986年公司铜铅锌三种有色金属产量突破5万吨,综合利用产品由建厂初期的硫精矿单一品种发展到硫酸、黄金、白银、铟、铊、硒等十一种,成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
白银有色还兴建“两厂一矿”即白银铝厂、西北铅锌冶炼厂和厂坝铅锌矿,增加新的生产能力,1989年8月白银铝厂产出第一批铝锭,1992年8月西北铅锌厂产出第一批锌锭,成功实现了从单一铜硫生产企业到铜、铅、锌、铝、金、银、硫多品种综合发展的大型综合企业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白银有色抓住政策机遇,有效解决债务重、冗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2007年公司完成公司化改制,实现了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蜕变。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银有色成功与中国中信集团战略合作,实施股份制改造。
2010年公司重返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2012年,吸收合并债转股公司,同步引入社会资本战略投资24.8亿元,优化股权结构,从国有全资公司转变为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民营资本在内的10个股东共同出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实施股份制改造后,白银有色对照上市公司标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内控体系,推动治理机制和经营模式创新,健全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2月份,成为国内有色行业首家整体上市的大型企业集团,成功实现了从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到优质上市公司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面对经济转型的压力和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白银有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在转型中谋取发展,在改革中稳步前进,在创新中不断突破。
公司紧扣时代脉络,保持定力“三步走”打造千亿元企业,截至目前基本实现了前两步发展目标。面对新常态的挑战,完善第三步发展构想,提出并实施了以“六个并重”为核心的“1336”发展规划,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成功实现整体上市,取得了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重大飞跃。
2018年,集团公司位列中国500强第287位,行业综合排名第11位,行业上市企业市值排名第9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排名第86位。
在创新发展上,公司打造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海外业务三大板块。采选、冶炼能力分别突破1000万吨和50万吨,实现年产值翻番;循环经济产值突破40亿元,工业物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矿产权益投资开创国内先河。以观念创新引领技术、管理、制度和文化创新,公司实现从传统国企向上市公司、从基本金属向基本金属与贵金属并重、从生产制造向生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从地方区域性企业向跨国公司的重大转变。
协同发展是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公司坚持高目标引领,内外协同强优势补短板,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提升竞争力,巩固发展基础,保持增长态势。
新增资源金属量铜铅锌157万吨、黄金5000吨、银880吨……
铜铅锌产品产量从31万吨增加到51万吨,增长64.5%……
营业收入从341.7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增长75.6%……
连续多年申请授权专利100件以上,创新型“白银炉”跻身世界先进炼铜工艺行列,湿法炼锌建成世界第一大焙烧炉,超导电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改革带来活力的持续有效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度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了主体产业突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相关业务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集团总部向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转变,分公司和子公司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并重转变。“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再造管理、技术、操作三大流程,建立完善内控制度,推进规范管理、精益生产和标准操作,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双提升。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吸纳大学毕业生、职工子弟、外来务工人员6300多人就业,职工收入以年均5.3%的幅度增长。同时,开展“五型”班组建设、职工技能大赛、青工职业生涯导航等特色工作,搭建了职工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人生舞台。
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还倾情关注困难群体,筹集资金786.38万元,慰问困难职工2.3万人次,实现了困难群体应帮尽帮。另外,投入帮扶资金3397万元,精准帮扶12个村1912户贫困农民实现脱贫。
站在新的起点上,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扬帆起航开始了新的征程,以提质增效、调整优化、转型发展为主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盈利能力、治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