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1月18日
第09版:读书

灵魂深处的求索

庹亚茹

徐兆寿博学多才、明理宽厚。他是一位遵从内心的写作者,他的作品里常常弥散着他的才学、气度与胸襟,又能照见他浪漫的情怀与深刻的思想。

《问道知源》是他最新出版的历史、文化随笔集,它与《荒原问道》《鸠摩罗什》并称为作者的“问道三部曲”。这三部曲仿佛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索,是从了解到知道再到懂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像一个人的成长,是心路渐趋成熟的行径。作为“问道”的最后一部曲,《问道知源》以细腻的笔触融入作者真挚的情感,传递作者“问道知源”的历程。书中作者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指明中国文化真正发展的方向。这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探寻,也囊括西部寻根文化的内涵,具备深厚朴素的情感。

全书共分六章,作者分别以曲阜、临洮、敦煌、天水、白马寺和凉州为地域上的线索,借助这些连通古人与我们关系的地方,以亲身经历、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意识去探访、寻找、发现,阐明问道的“地点”“人物”“内容”“意义”,最终指明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条出路:即首先需要真正的基于现实与传统之上,然后再以包容的态度,面对世界,展望未来。读《问道知源》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古代贤哲的崇敬之意、对真正的文学青年们的肯定态度、对中国先民智慧的颂扬之情,以及对信仰、历史、文化的精深油然而生的一种清醒的热情与希冀。

《问道知源》一书中说:“文明有时候是要向后看的,因为向前是预设的文明,向后才能看到人性的善与恶。”显然在书中作者对孔子的祭拜可以说是一种仪式,也可说更是一种尊崇与惦念的态度。如今,我们仿佛缺少这种态度,更没了这种仪式,万千游客中,谁又是那真正虔诚的拜访者,这是值得我们思量的,好像形而上在具体的情况中同样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再说书中对立言、立功与立德的排序,作者阐明了我们与孔子之间的区别。人无完人,孔子也一样。但我们比起这位圣贤来依旧是无比微弱、自私、势利的,欲望的膨胀使人狭隘,或许我们的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太浓烈了。接着,作者在书中又道明孔子对音乐强烈的求知让后人了解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这拓展了读者的思维。音乐和文学一样容于人,人也容于它。生活是怎么才变得有趣的,就是有了音乐、绘画、文学等这样的艺术的点缀,在琐碎中实现它的意味的。

想到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具备生命,一样脆弱而渺小,但我们是有别于这些生物的,那就是我们有思想。作者在书中借助甲骨文、篆书、中医等表明我们的先祖用智慧为我们开启和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他们是浪漫而有思想的。就如占卜,那过程是细腻而神秘的,未知的谜牵动着古人的心,种种复杂的心境,有可怖、有期待、有不安也有欣喜。作者描写中西医的异同也是,中医讲究自然的恢复,这其中的智慧同样令人咋舌。

作者在书中说海子、张承志、马丽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发现了精神的西部。他们同样是具有思想的人的代表。他们用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用内心的热情与赤诚、用一颗流浪的心和无比浪漫的情怀去找寻,他们终于发现西部那耀眼的珍宝,留下了可以探寻与深究并为之骄傲的精神上的经验。他们表里俱澄澈。

在谈及信仰时,作者又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假设与推理的方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向读者呈现站在历史高台上的人物,这又不得不让我们涌动思想的火花。谁会规定信仰的维度与范畴,宗教可以是信仰,梦想可以是信仰,生活同样也可以是信仰,那些世间美好的事物之一,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信仰。

人有温度,书有厚度。《问道知源》的厚度不光是目光所及的范围。这种厚度是一种思想上的厚度。从关注人性主题的“非常”系列,到之后寻根文化的“问道三部曲”,徐兆寿都具备深刻的写作敏感、写作思想与写作立场。《问道知源》是灵魂深处的求索,读完的最大感受便是:历史和生活一样,需要发酵一个梦,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浪漫、情怀与责任,让历史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而丰厚。

(《问道知源》,徐兆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9-01-18 1 1 甘肃日报 c105502.html 1 灵魂深处的求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