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1月03日
第12版:收藏

【博之美物】

何尊铭“中国”

何尊铭文

<文物档案>

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贾村塬。通高39厘米,重14.6公斤,是西周早期的一件盛酒器。何尊上圆下方,口圆外敞,方便于舀酒、取酒。通体四道透雕的扉棱整齐有序,极富立体感。尤其是腹部高浮雕的饕餮兽面,瞠目裂口、粗大的兽角翘出器外,有一种腾跃欲食的动感。何尊以吉祥的动物纹为主题作为沟通天地的使者,通体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疏密有致,凝重而富有变化。

它们历经沧桑,它们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件件不同凡响,从礼仪文明、日常器用、文化生活等无不散发着无限魅力。新的一年,新的《收藏》,将带您一起去倾听青铜器的故事,穿越千年,勾连时光,我们与青铜器不见不散!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翟慧萍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名叫“中国”,但你知道“中国”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有什么含义呢?

想要知道答案,就从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何尊”说起……尊,是古代的盛酒器,因为器物主人是一位叫作“何”的西周贵族,所以称为“何尊”。瞧一瞧它的花纹华丽繁缛,主图案是饕餮,上面装饰的蕉叶纹和蛇纹,则是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

这件记载祖先荣光的国宝重器,源于两个年轻人孜孜以求完成父辈遗愿。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跨越了三千年、十几个朝代依旧不朽的青铜器。虽然周成王才十几岁,但在叔父周公的精心辅佐下,他励精图治管理国家,并完成了父亲周武王的宏伟遗愿,在距离当时国都镐京(今陕西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陪都成周,以保大周王朝长治久安。成王五年四月丙戌,成王召见了何,言辞恳切地勉励他说,你的父辈们曾经效忠于文王,文王受上天之命而治理天下,希望你能够效法父辈,继续为国效力。为此,何专门铸造了一件精美的青铜器,记录周成王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事件及对何的训诫。

当时的何,一定没有想到他的寥寥数笔,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当考古学家在这122字的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字的时候,无异于看到了一封来自三千年前的信。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古老的“中国”,第一次距离我们这么近、这么真实。

“宅兹中国”的“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中”为指事字,其甲骨文、金文字形像旗杆,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因此“中”本义为中心;“国”字由城池和兵戈构成,家园需要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事力量的保护下才能得以安居乐业。“中国”在何尊铭文中是方位词,意为中心、中央,“中国”就是国之中央。王者居中,居中为尊,所以得中心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控制了中心就是控制了整个天下。随着历史的演进、朝代的更替,“中国”一词,渐渐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直到清末,“中国”被用作国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20世纪80年代,何尊曾以千万美金的保价,多次被邀请赴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展览。1982年,何尊作为特种邮票发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片,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青铜文化。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64件,何尊名列其中。

三千年前,“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以它命名,“中国”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

2019-01-03 【博之美物】 1 1 甘肃日报 c102850.html 1 何尊铭“中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