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2月20日
第05版:廉政视野

【观点】评判政治生态要着眼六个基本点

    禄涛

    政治生态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优化政治生态的根本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精准把握“树木”和“森林”的状况,需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评判体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七个有之”等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实践,从宏观层面要着眼六个基本的评判标准。

    一是将“四个意识”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具体到实践中,就是看严格对照“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不是自觉拥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是不是时时事事处处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没有弄虚作假、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有没有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与中央精神相背离的突出问题。

    二是将“关键少数”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评估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态,最关键就在于摸清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状况,抓住这个,就抓住了政治生态的整体状况。要看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看民主集中制执行严不严,有没有存在内耗、不团结、假团结等问题;看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浓不浓,正面示范引领效应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看一把手是不是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严自律,带头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看有没有搞“家长制”“一言堂”“任人唯亲”“团团伙伙”等。

    三是将责任落实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重点。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两个责任”落实到位了,管党治党就必然走向严紧硬,党内政治生态也必然会向上向好。十八大以来,不断强调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履行“两个责任”意识淡薄,重业务、轻党务,重安排、轻落实。纪检系统中不负责、不担责、不善履责的问题依然存在等,这些都是在评估党内政治生态时需要重点考察的因素。

    四是将选人用人导向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用人导向不正,危害的是政治生态的源头。选人用人要看是一把手管干部还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不是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是不是对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能力关严格把关,是不是存在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违规破格提拔、随意频繁调整干部等不正之风,是否存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有没有出现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问题,发现了选人用人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及时坚决纠正、查处。

    五是将腐败问题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直观指标。看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综合分析一个时期以来本地方、部门和单位发生腐败案件的性质、特点、规律等。具体讲,要看腐败人员的职务级别,是普通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要,对政治生态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要看作案的时间节点,是增量,还是存量,若增量多,就说明“不敢腐”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必须高度警惕;要看案件性质,是窝案、串案,还是单独作案,是长期作案,还是短期作案,作案周期长、波及面广的案件,对政治生态的破坏程度就越大;要看案件发生的频次,如果同一地区、同一系统、同一岗位腐败问题频发,甚至“前腐后继”,就说明政治生态积弊多、问题重。

    六是将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十九大报告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要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这也是被十八大以来的巡视、巡察工作已经证明了的。通过社会民意抽样调查、信访举报情况分析等科学准确地了解群众的评价,通过“晴雨表”来判断地方部门的政治生态应该是准确的。

    政治生态是一系列复杂因素构成的。评价政治生态,也不能凭某一方面的标准来评价,应该综合运用以上标准,全面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进行评价,唯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一个地方部门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甘肃省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干部)

2018-12-20 1 1 甘肃日报 c100549.html 1 【观点】评判政治生态要着眼六个基本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