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2月11日
第09版:百花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文海观潮】

杨光祖文学批评简论

    彭金山

    杨光祖在他的《批评的伦理底线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一文中指出:“那种建立在文本阅读基础上的具备批判精神、理论品格的文学批评,才是一个批评家展示自己真正才华之所在。而作为一个中国文学的批评家,我们还需要那种建立在现代汉语写作基础上的、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思考的原创性的精神与思想。”综观杨光祖的文学批评,贯穿的正是这样两个原则:一是立足于文本的实事求是的批评立场。他把“求真”视为批评家的天职,讲真话勇于逆流而上,挑毛病不为名家尊长者讳,是目前少有的敢于无所顾忌说出自己真实看法的批评家。他以一支犀利的笔,坚守着他认定的职业信条:“批评家必须具备一种差别意识,不能当和事佬。”“面对那些背离艺术、拥抱金钱的烂俗作品,必须要举起刀子,像剜烂苹果一样,‘剜’掉它。”其二,他的评论不是就事论事的泛泛之论,即使评析某作家的单篇作品,也总是指向当下中国文学的一类现象或创作倾向,高屋建瓴地评说,使他的文学批评具有一种导向或警示的力量。

    熟悉杨光祖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学批评重视作品的思想性,但是也非常看重作品的形式感,相信好的艺术作品就是“世界的结构”“生命的韵律”,认为形式感本身体现了作家结构世界的能力。他认为,优秀的作家,在一种难以克制的创作冲动中,他必须找到一个“形式”,就像大河必须找到一个承载它的河道,如果没有,它就会自己找到一个。又说:“真正的形式,是自由的象征。庄子说‘逍遥游’,一个内心不虚静,没有坐忘的作家,是很难真正进入‘形式’,并获得一种形式感。”他的不少批评文章都是先由对作品形式的不满意而入题的,继而发掘出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上两个维度,也是杨光祖文学批评的向度,他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向,对当下文坛进行追踪观察、评说和批判,展开了对一个个重要作家的解读、剖析和论评,在边远的西部,发出了一个独立批评家的声音。杨光祖是个人格与艺术统一论者,他推重有灵魂的写作。可以说,杨光祖的文学评论是弘扬大“道”的评论,他关心对人的灵魂的拷问。他推崇鲁迅而贬抑纯技术主义的所谓消费文艺。他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是因为它们有思想,有精神,有探索,“艺术不可缺少的更是心灵。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认识、了解、表达另一个伟大的人格,同样,只有伟大的心灵,才能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杨光祖的文学批评,看重作品的思想性,通过作品感知作家的胸怀与境界,善于从优秀作品中发掘那种能够烛照人的灵魂的精神之光、恒世之思。

    杨光祖的评论观点犀利,语出惊人,但论出有据,富有学理。这样扎实的文学批评,首先来自评论家厚实的学识、学养和敏锐独到的眼力。比如对《白门柳》的评论,如果没有对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透彻了解和把握,没有对那个大变动年代士人、歌姬,如黄宗羲、钱谦益、柳如是等的深入研究和仔细体味,绝难为之。这些精辟的论析和识见,体现在文章里叫功力,而支撑功力的则是学养和眼力,而学养和眼力又是从长期的“功夫”中来的,来自平时大量的研读、积累和体悟。杨光祖是文学批评家,但他的眼睛不是仅仅盯在当代文学上,他嗜书如命,知识面很宽,文史哲艺广泛涉猎,开设《庄子》研究生课程,平素对绘画情有独钟,而且喜欢看戏,等等。这些,都丰富了他的文化构成,开阔和叠高了他的视野与境界。

    还有一点,我感觉光祖的有一些评论是把评论当人来写的。通过他的批评,我们认识了其文,更认识了其人,真正是知人论世。从《人还是不能写比他高的东西》,也能够看出评论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正如刘勰《知音》所言:“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光祖写作这类批评文章,精神也抵达了自由的天地,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或者用材料去印证观点的套式,这些似与光祖无缘。文笔益发潇洒自然,潇洒到似无章法,然而,却像有利爪时时在抓住你,使你不得不跟着他走。看来不是“似无章法”,而是他在用自己的才气更改着既有的“章法”。

    光祖写评论的过程,也是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深入一个人的生命世界的过程,由此去发现评论对象的“所以然”。批评的生命力也就因文字中有活着的生命存在而产生。这样的文学批评是有质感有血肉有脉搏跳动的批评。他是怀着一腔激情走进一个人的生命的,或赞扬或贬抑,爱憎分明,从不会因为著作人头上的光环而心生畏怯。

    光祖的批评文字,锋芒闪射,然而文笔却是随意的,不时会跳出激情的浪花,往往成为点睛之笔。由于受激情的驱动,在我看来,有的篇章也不无用语偏颇之处,也有因为情之所至而有失分寸感的地方。但即使这种往往是见仁见智的也有可能是误读误判,也显出了光祖的可爱之处与一颗向真之心。纵然偏颇,却庶几切中要害,“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样的批评比廉价的赞扬有用得多,可以使作家从洋洋自得中猛醒,进一步思考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问题。缺点耶,优点耶,还真说不定。

2018-12-11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文海观潮】
1 1 甘肃日报 c99016.html 1 杨光祖文学批评简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