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2月07日
第10版:理论

建设好南向通道的着力点

    罗哲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旨在通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形成一条向北与中亚、中欧班列连接,向南经由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国家,进而辐射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区域,从而打通西部地区第一条南北向的纵向大动脉,打造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向南出海大通道。南向通道建设当前取得了积极进展,通道货源数量不断增加,品类日趋丰富,价值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新时期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创造了新的空间。面对南向通道建设的新机遇,甘肃必须认真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一带一路”重要指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力争实现甘肃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南向国际公路班车、兰渝班列常态运行,形成通道集聚与辐射功能,促进“铁公机、江海息”全面发展。

    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创新,实现思想大解放。国内外实践证明,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和实现发展跨越,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就是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最根本的保障是要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甘肃南向发展更不能被动作为。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生态环境的硬约束,再继续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追求空间规模扩张,已经没有任何出路。深刻反思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只有积极迎接全球化时代、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机遇,实现破立结合、增量存量并重,彻底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我们才能适应国内外发展条件新变化和抓住国内外市场竞争新格局所带来的新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南向通道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破除现行体制机制束缚阻碍,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真正做到思想大解放,激励全省上下在新时代有新担当和新作为。面对整体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甘肃必须克服短视目光,跳出惯性思维框框束缚,克服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坚持把甘肃放在全球化和全国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中,结合国家宏观战略调整和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用看得见、管用的行动举措和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以勇于担当、有新作为的创新思维,营造好营商环境、用好各类人才,积极开拓中亚、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突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向通道空间开发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其次,要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南向通道提供互联互通基础条件。在南向通道建设中,如何破解物流园区少、散、弱的短板制约,加快形成以兰白都市圈为核心,重点城市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功能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迫切需要依托兰渝、陇海、兰新、包兰、青藏线等国家铁路及省内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兰州-成都、西安—庆阳—平凉—天水—陇南—九寨沟和欧亚大陆桥通道,拓展提升物流枢纽节点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以及所需的公路、铁路、港口、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大力发展国际航空物流、铁路物流、多式联运、区域分配拨送,推动“铁、公、空、海”等多种物流方式的无缝衔接。同时,要突出我省特色产品产业优势,强化冷链物流,加密冷链班列,补齐班列发运场站配套服务设施短板,打造辐射西北的热带水果、水产品等货物分拨集散中心;加快建设兰州、武威、天水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国际空港,在陇南、定西(岷县)、白银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和保税仓库,进一步强化航空货运能力,依托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以大数据和资金池为特征的枢纽经济,带动新增贸易,不断提升全省物流资源和物流效率,激发国际供应链合作。

    第三,要用实实在在的集聚型产业链,加快构建适于开放型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甘肃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表明,只有充分发挥甘肃省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发展需求培育产业集群,合理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推动创新要素、骨干和配套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不同层次、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善、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专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才能有助于在新时代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实现对全省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动能转换,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加快构建创新驱动下的开放集聚型产业体系,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不断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甘肃融入南向发展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例如,在融入南向通道的过程中,根据外部市场的互补性、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需求和全省适宜搭乘南向班列的特色产品,特别是依托现有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拓展粮油、马铃薯、草食畜等优势产业发展空间,强化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再譬如,在融入南向通道建设中,甘肃的融入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贸物流通道的打造,人文旅游也应成为重要发力点。加大与通道沿线省区和国家的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使甘肃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迅速凸显出来,实现甘肃文化旅游品牌迈上新台阶。

    第四,要发挥好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再造甘肃创新发展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来,甘肃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较大改观。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无一不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只有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才能不断把改革发展推向前进。我们必须以坚韧的意志将推进改革的胆子放大、步子走稳,在南向发展机遇面前实现开放载体立体化,逐渐形成以铁空联运为主流的联运方式,打造新的贸易圈,打造多元化、高端化开放平台。例如,以南向外贸进出口为渠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发挥进出口企业信息广、渠道多、客商密集的优势,开展“以贸招商”,鼓励产品质量优、技术含量高的外贸企业建设一批境外营销总部、分拨基地和商业网点,带动劳务和技术资金、项目走出去。同时,不断拓展自贸区市场,利用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促进甘肃对东盟及大洋洲国家出口,重点培育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水果、中药材、机电等出口市场。抢抓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的新机遇,积极拓展韩国、澳大利亚等的自贸区市场,扩大甘肃优势农产品、食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利用外资为突破,充分利用投洽会、高交会等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引进一批有规模的外向型企业,壮大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级,提升南向进出口规模和质量,夯实南向通道建设的外贸基础。

    (作者系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

2018-12-07 1 1 甘肃日报 c98523.html 1 建设好南向通道的着力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