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1月23日
第03版:庆祝改革开放40年

重访总书记去过的地方 讲述新时代甘肃好故事

荔园堡村:“老根据地”生机勃发

    2009年6月7日,习近平同志深入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亲切看望老党员韩怀清,并与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新华社

    华池县荔园堡区域山青水绿,老百姓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本报记者 张铁梁

    本报记者 先朝阳 安志鹏

    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荔园堡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荔园堡是典型的山区,土地条件差,发展底子薄。改革开放以来,荔园堡村有了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南梁镇党委书记鄂海峰仍然不满足:“村里的发展水平与它的历史贡献极不相称。”

    2009年6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调研期间,专程来到荔园堡村。他叮嘱老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把老区建设得更美好。

    他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给荔园堡村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也为村里发展开启了新的一页。

    多为群众办实事

    由于地处子午岭深处,又是甘肃和陕西两省交界处,长期以来,偏远、落后是荔园堡村的代名词。据村党支部原书记范刘德回忆,改革开放前,南梁区域人烟稀少、居住分散,不少群众是逃荒而来的“钻山户”,住的是战争年代留下的破窑洞,走的是晴通雨阻的羊肠道,生活十分困难。“那个年代,村里家家吃的是回销粮,老小都穿破衣裳。”范刘德说,因为日子穷条件差,村里的小伙讨不到媳妇,去外地做了上门女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荔园堡村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6月7日,习近平带着对革命老区的牵挂来到南梁。当天下午,冒雨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随后,又踏着泥泞土路,来到荔园堡村白家砭组老党员韩怀清家。

    南梁镇党委书记鄂海峰回忆,来到韩怀清家门口时,韩怀清全家出门迎接,韩怀清握住习近平的手说:“欢迎您来到我们家,南梁人民非常想念您。”习近平也深情地说:“我也很想来看一看,看看你们的生活好不好。”

    进入韩怀清家的院子,习近平仔细询问韩怀清老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察看他家里的菜、米、面等生活物品。当得知韩怀清生活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稳定,住院药费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大部分得到报销,用上了沼气灶,吃上了干净的井水,看上了卫星电视,并采用全膜覆盖等科学种植方法提高了粮食产量等情况后,习近平动情地说,庆阳作为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看到这些感到很欣慰,也很受鼓舞。

    雨润山更青,情切意更长。虽然距离习近平到荔园堡村已经过去9年多了,但对时任荔园堡村党支部书记范刘德来说,这一切似乎还像刚刚发生的一样……

    范刘德清楚地记得,当时,习近平一下车,就把他招呼到跟前,边走边向他了解荔园堡村的基本情况。范刘德说,刚见面时自己很紧张,有些胆怯,担心说不好。可是几句交谈下来,他就放松了。

    在韩怀清家的窑洞里,习近平和大家拉起了家常:家里光景怎么样?有几亩地?主要种什么?当听到全省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时,习近平问,这种技术有什么好处?现在你们村里全部推广了吗?群众都掌握这个技术了吗?从孩子上学到外出打工,从农村合作医疗到农业税减免,习近平和大家越谈越深入、越谈越开心。

    最让范刘德刻骨铭心的是,临走的时候,习近平嘱咐他说:听说你在村上任职31年,这是群众对你的信任,你一定要好好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那几年,荔园堡村人居环境、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欠账还很大。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外,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群众增收门路还很少。习近平的嘱咐,成了时刻萦绕在范刘德心头的鞭策和激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拥护。”范刘德说,“作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我们村是当年习仲勋同志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我们的父辈曾跟着习老闹革命、谋解放;现在,我们村又是习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我们紧跟中央搞改革。我们要艰苦奋斗,奋起直追,把村里发展得更好。”

    精准脱贫添动力

    习近平的南梁之行,不仅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话题,更是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

    从2010年开始,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被提上日程,而整个景区的建设重点都在荔园堡村。经过规划论证,2011年,投资10多亿元的南梁红色小镇建设上马。荔园堡村面临繁重的拆迁安置任务。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征地拆迁十分顺利。”2010年,通过公推直选,接力范刘德担任村支书的张振杰说,由于群众求富思进的愿望十分强烈,在政府拿出建设商住一体的安置小区方案后,大家高度认同。

    南梁红色景区建设,是村里迎来的最大一次机遇,拆迁户黄海莲认为,为红色景区建设让路,也是为致富奔小康铺路。

    2013年,与红色景区一河之隔,197户农宅商铺复合型安置小区同步建成。荔园堡村54户居民、143个农商户,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整体搬迁,一步过上了有宅院、有店面的新生活。现在,安置区已经发展成为以餐饮住宿为主,商贸活跃的旅游商贸区,旅游服务业成了居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红色小镇建设的同时,这两年,村里通过生态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还先后建成金岔沟17户居民聚居点1处,改造提升农宅280户,全村小康农宅率达到90%以上。

    特别是2014年以来,镇村两级抢抓乡村道路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乡村公路项目。让张振杰深为感动的是,乡亲们不计个人得失,让耕地、挪树木、迁坟茔,真心支持修路。现在,村里的主干道全部实现了柏油和水泥硬化,葫芦河上还架起了3座桥,八成以上的农户入户道路也实现了硬化。不仅如此,全村照明电入户率和动力电覆盖率也达到100%,广播电视“户户通”和互联网实现了全覆盖。

    村里变化大,群众心气高,张振杰觉得事业越干越有信心。2015年,他还通过全省优秀村支书招录考试,成为一名镇上的公务员。张振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委会依托南梁红色景区发展旅游产业、按照“三变”改革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更明确了。

    南梁红色旅游的发展,也推动了景区旅游服务业的扩编增容和升级换代。

    2015年,镇里进一步延伸景区功能,把各景点沿线的农户纳入旅游大规划中,变农户为景区服务“驿站”。镇政府采取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免费提供桌椅和餐具等激励措施,支持群众以自己的家园为主体,经营农家乐。

    同年6月,距离南梁景区1公里的荔园堡白家砭组女党员郭翠玲第一个带头办起了农家乐。由于用的大多是自种自养的地道农家食材,郭翠玲的农家乐深受顾客青睐,开业仅半年就收入了7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陆续建成农家乐22家,成为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农家乐示范小区。镇政府因势利导,对这些规模化农家乐进行统一规范,引导他们组合成“红色庄园一号院”“红色庄园二号院”,进行行业自律和组团发展,郭翠玲还被大家推选为一号院餐饮协会会长。现在,一号院已开发闲置窑洞64孔,提供床位144张,可一次性接待460人。

    在白家砭组的基础上,荔园堡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旅游线路沿线和景区,新建商业门店500多间,从事红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以及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500多人。2016年底,红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收入比重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旅游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

    荔园堡村实现贫困村“摘帽”以后,对剩下的贫困户,正在不遗余力实施精准扶贫。白家砭组的白应军算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由于白应军自己患病,加上家庭人口多,孩子都在上学,生活靠妻子一个人操持,属于因病因学致贫户。2013年,他家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村里在他原有5孔石箍窑基础上,帮他建起了4间彩钢房,为他家申请了一类低保救助,还为他申请了慢性病救助和精准扶贫贷款。特别是组织他的妻子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后,去年在“光彩事业”项目支持下,他家新建猪舍养起了猪,有了新的增收渠道,家庭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白应军自己估算,今年他家可以顺利脱贫。

    按照新的标准,现在村里贫困人口仅剩10户38人,这和周边村相比,贫困面是最小的;让他们顺利脱贫,村上的信心也是最大的。

    提升百姓幸福感

    进入荔园堡村,葫芦河畔,公路两边,农家乐、小旅馆随处可见。河东新建成的南梁红色景区,庄严肃穆,恢宏大气;河西统一规划的居民安置小区,青砖灰瓦,错落有致……

    张振杰告诉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荔园堡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当下,在做大旅游产业的同时,荔园堡村结合“村社合一”和农村“三变”改革,采用“公司+”“合作社(协会)+”等模式,不断推动产业发展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2017年,利用招商引资,该村闫洼子组积极吸引客商,建起了南梁荷花岛旅游度假村。这个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是围绕南梁红色小镇开发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一期完成投资3500万元,建成菊花园200亩,荷花池100亩,红叶林300亩,已经开始投入运营。秋来霜染林,池阔水潋滟,每到节假日,前来游玩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今年,荔园堡村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北京银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流转115户群众土地1158亩入股,银旺公司以种植、管理、销售等入股,种植大叶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带动荔园堡群众“多路进财”。据银旺公司董事长焦银旺介绍,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是按照农村“三变”改革的思路,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真正让利于民的扶贫项目。目前,已建成以大叶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区近千亩,以各色波斯菊为主的生态观光区180亩。

    荔园堡村的变化,也带动了镇里其他村的竞相发展。南梁镇共辖3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镇长李伟介绍,现在,高台村以“集中种植”和“分散带动”的方式,发展起了苗林产业。白马庙村以“331+菊花种植”模式,联合142户贫困户种植金丝皇香菊145棚;通过荒山造林工程,带动10户贫困户和49户群众栽植油松苗木1万亩。201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50元。南梁镇还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蓝图让老区发展豁然开朗。

    2017年,省里和庆阳市先后投资1.5亿元,对南梁景区实施绿化提升工程,使景区及周边村组环境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善。去年至今,又在景区新建了生态停车场、生态广场、农家影院、夕阳红活动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提高了服务群众和游客的能力水平。

    为了彻底改善人居环境,南梁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维修垃圾填埋场1处,新建固定垃圾仓10个,配备大型垃圾箱30个、户用垃圾桶300多个。响应国家、省里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行动的号召,2017年,南梁镇成立了环境卫生村民治理工作队,卸任荔园堡村党支部书记的范刘德被推选为队长。

    每天早晨6点半,范刘德和他的环卫工作队队员们就准时出发,对河道、公路、农户庄前屋后“三堆五乱”进行集中清理,随时巡察清理红色小镇水源地的垃圾……“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范刘德说,“对我而言,这也是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建设山川秀美新南梁的具体行动。”

    张振杰告诉记者,作为有着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村里非常注重党建引领和党员传帮带作用。现在,村“两委”还把老支书聘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里重大事项都要请他参与和监督。

    “我们有信心让荔园堡百姓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红利。”张振杰说。

2018-11-23 重访总书记去过的地方 讲述新时代甘肃好故事 1 1 甘肃日报 c96210.html 1 荔园堡村:“老根据地”生机勃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