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1月15日
第08版:新闻看点

让运动处方从实验室走向百姓家

    资料图

    运动处方离不开体育与医疗的融合,作为一个跨界的学科,运动医学有很大发展空间,不过,在软硬件条件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百姓开一张合理合规合意的运动处方,面临的困难仍不小。

    强身健体、治未病、健康生活,运动处方的好处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但从实验室到百姓家,中国的运动处方如何落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精英到普及,中国的运动处方待成长

    据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研究室主任陈世益介绍,运动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原来的运动处方也基本上是开给运动员的。他表示,运动医学在中国起步比较晚,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独立成立是在2007年,是为了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今年也才11年。

    “如果向前追溯,中国运动医学始于1957年、1958年。那个时期,国外专家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办了运动医学第一期讲学班,中国有很多医学院校派教授到讲学班学习,因此这些教授回校后创办了运动医学学科,这些院校成为中国最早拥有运动医学的单位,有八大院校。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运动医学的发展也不过半个多世纪。”陈世益说。

    自从全民健身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体育领域的热度迅速提升,以体育医疗为概念的创业者也多了起来。在研究领域,体育在改善人们健康状态方面的作用也已经一次又一次被证实。

    今年8月,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李宏伟和黄国强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题为《“体医结合”智能化运动处方干预社区临界高血压人群实验研究》的研究报告,这一研究以临界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用运动医学为主要干预手段,得到的结论为:“体医结合”干预临界高血压人群效果明显,智能处方在干预和监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理论和方法可用于社区高血压的防控。

    在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类似于这样的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少,可以说,在研究领域,中国的运动处方事业正取得越来越多成果。

    去哪开?找谁开?运动处方的两大待解难题

    成果丰富,前景乐观,不过运动处方在“普及”和“落地”环节,仍面临很大挑战。

    据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李君华介绍,邯郸市运动处方和体医结合的工作是2017年11月正式开始的,模式是由市体育局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在省卫计委支持下,承担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负责具体实践开展。

    “过往每年体检中心要为体育部门完成3000多人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今年也是一样,截至11月基本达到了这个人次。主要方式是在群众来中心体检的同时,进行宣传引导,鼓励来做体质监测,在检测报告上开具运动处方。”李君华说。

    李君华表示,大部分群众有运动的意识,但对开具的运动处方还理解不深,处于不主动参与和实践的状态。对于运动处方在落地过程中的具体困难,李君华提到了人才问题。

    “现在中心从事相关工作的只有10多名医务人员,且不是每个人都有医疗素质能开具运动处方,所以主要还是靠检测机器来开具。懂体育的不懂医疗、没有从业资质,我们懂医疗的又不懂运动科学,所以最近从邯郸当地大学抽调了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来补充人力。过去这一块的人才培养基本是空白,运动处方对于慢病的运动指导,包括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指导实际上需要非常高的从业素质,需要医学和运动知识紧密结合。”李君华说。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坦言,运动处方在基层的普及有一定困难。“到了医疗机构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或者找到医疗机构,医生不会开,现在还在说多做少的阶段,落地不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也表示,“运动处方”这个概念他们早就做了,也有纸质版的复印好交给病人。“但也要考虑到,病人执行如果出了问题就会来找我们。”他同时表示,如果“运动处方”不是由医院开出的,是否还可以称之为“处方”值得商榷。

    目前,有很多仪器可以在收集人体数据后生成“运动处方”,不过,这样的操作模式也并不完全科学。邯郸市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李炜说:“因为没人能开运动处方,加上人工开具运动处方存在运动风险承担的问题,所以现在只能靠机器进行‘处方’开具。但机器不能因人而异、提供人性化的‘处方’,对于群众的运动、治疗康复效果肯定也就大打折扣。”

    李炜也谈到了开运动处方的资质问题,“康复师、三级医院大夫开的是否算运动处方。这个还有分为外科疾病种、内科疾病种,这种风险很大,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因此,资质问题和能否实现个性化是运动处方比较突出的问题”。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纪宵锋认为,“运动处方”除了针对慢病患者,也具备指导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健身的价值。以现在的视角看,“运动处方”起码应该分健身级别、医疗级别、专业级别。

    但总的来说,由于医疗机构布点、医生水平资质、大众认知、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大家对运动处方“去哪开”“找谁开”这两个问题还缺少明确的答案。

    运动处方“堂前燕”如何飞入“百姓家”?

    李国平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体育医疗队伍要加强分工合作,从多个层面提升运动医学服务大众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政府再能推进,能把卫生健康大大往前提,以前以病为中心,现在以健康为中心。运动健康必须要得到国家重视,得到老百姓欢迎,才能开花结果得到推广。告诉我们怎么运动和健身,多元化的东西都在出台和引导,是个利好的事情,希望速度再快点、力度再大一些。”李国平说。

    河北省唐山市体育局群体处王小刚表示:“开运动处方不是谁都能干,全民健身社会指导员上岗都还要有资质。人才有资质,处方才能保证质量,群众才能有认可度。医生会开处方不会开运动处方(是个问题),而且很多情况下开了运动处方还需要医生来进行处方指导。”

    河北省唐山市慈瑞医疗投资集团负责人佟垒功表示:“希望有国家专门的资质和培训,参与相关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双重能力。国外专门有康复机构,就是医生经过体育培训和资质认证后,或者体育人士进行认证成为处方师,可以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现在北京很多医院有运动康复科,但这个人员的资质到底谁来授权、谁来出具,现在还不明确。”

    对于破解运动处方落地的困难,郭建军除了谈到加强顶层设计、对大众和医务人员进行教育,还提出应开展体医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工作,并建立体质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数据库,同时学习国外体医融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医疗牵头、体育配合,体育提供器材和有专业能力的体育人才,医疗是要主导的,医疗系统庞大的基层人员、资源多,开展工作有抓手。”佟垒功说。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新闻链接

    运动处方

    对于缺乏专业指导的普通健身者来说,科学锻炼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专家们则坦言,运动就有可能出现损伤,但因噎废食却也绝对要不得。既要健身,又要避免运动伤害,“鱼与熊掌”如何得兼?

    什么是运动处方?

    马拉松急救保障机构“第一反应”赛事保障总监廖育鲲认为,运动处方概念的核心是“处方”,而不是训练计划或方案,虽然目的是指导训练者针对性地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但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服务全民健身,而是用处方的形式对康复期的患者和长期从事某项运动的专业、业余运动员及爱好者,根据身体情况(经过定量化的检查),对适合其状况的运动项目、强度、时间、频率提供量化的方案。

    简单说,运动处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训练计划,而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对其运动选择提供的一个量化方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郭建军说,运动处方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要因人而异、要保证有效性、安全性和全面性。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进一步解释说,全民运动应当是科学运动方案,全民健康中的运动处方是治疗慢病的科学处方。运动造成伤害开的处方也叫运动处方,但更叫康复处方;针对关节肌肉的也可以叫运动处方,如果介入了其他药品理疗,就叫康复处方。

    (据新华社电)

2018-11-15 1 1 甘肃日报 c94883.html 1 让运动处方从实验室走向百姓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