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1月11日
第02版:要闻

【三年决战奔小康】筑坚强堡垒 促脱贫致富

——陇西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接1版)有148名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产业带头人中的党员致富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先后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不胜任现职、无力脱贫攻坚的29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撤换,打造了一支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主、能力素质过硬的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建强组织引领脱贫

    党组织强起来,如何发挥作用促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重点。针对县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少、带富致富能力弱的现状,陇西县紧扣产业发力,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引进龙头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通安驿镇黑家岔村人均耕地面积9.2亩,但80%以上是山坡旱地,坡陡地贫,是陇西县5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村穷民弱地撂荒”是真实写照。

    黑家岔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紧抓“三变”改革机遇,按照“党建引领、村企联合、农户参与、合股联营”的思路,引进甘肃印象核桃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乡村综合发展园区,形成了“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路子。目前,公司共流转耕地及林地3123亩,涉及农户126户,其中贫困户40户,户均保底收入1730元。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黑家岔村阳山社村民张祥说,“以前去新疆、内蒙古等地打工,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还顾不上家。”2013年,他把自家20多亩陡坡地流转给了公司,2015年和妻子到公司上班。“现在一年能有近4万元的收入,兜里有钱了,底气也足了,生活更有信心了。”张祥高兴地说。

    如今,黑家岔村除政策兜底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其他农户实现富民产业全覆盖,预计2019年可实现整村脱贫。

    陇西县坚持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融合推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决策规划、组织实施、督促落实作用。全县10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6个非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党组织牵头,吸纳贫困户为主体,分别牵头创办1个富民产业发展合作社,联系1个产业基地,培育发展1项特色产业,吸纳入社贫困户2831户。

    除此之外,还推行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三支力量”与农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和“支部+党员致富能手+贫困户”“支部+产业基地+‘三变’”等多元扶贫模式,通过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承包经营等方式,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办领办富民产业发展合作社268个、扶贫车间25个,扶持建立产业基地250个,示范带动2.5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集聚人才支撑脱贫

    “菌棒缺水分时会不出苗,要及时补充水分……”已是傍晚时分,马河镇杨营村科技服务人员金博渊仍然在村里的香菇大棚里忙活,一边查看菌棒长势一边向种植户讲解技术。像他这样的科技特派员陇西县目前有198名。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每年举办实用科技培训班350多期次,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

    人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决战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人才队伍。

    陇西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优先从专业人才队伍、新就业的大学生、有特长的在职人员中选派科技特派员。并按照“双向选择、按需选派”的原则,组织科技特派员与用人单位、贫困乡村对接,增强了选派的针对性。同时,全面推行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组建1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每个产业成立1个专家服务分队的“1+1+1”服务模式,有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年终考评时,将科技特派员作为特殊群体单独核定优秀名额,对考评不合格的予以清退,有效防止了派出单位和服务单位“两头管,两头空”的现象。

    陇西县还组建成立了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团,开通“网上农业专家超市”,广泛开展政策、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施“电商人才培养发展工程”,以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主体,培训电商人才315名,在贫困村指导建立农产品网店108个。

    目前,陇西县农村实用人才中有党员6462人,占人才总数的46.4%。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实用人才占到了80%以上,使农村实用人才既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土专家”,又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先后带动全县63个村4.89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8-11-11 ——陇西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94143.html 1 【三年决战奔小康】筑坚强堡垒 促脱贫致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