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1月07日
第12版:甘肃史话

【陇上人物】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秦州区)人。是西汉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史称为“中兴良将”,亦被后世誉之为“救时贤相”。

    赵充国生活在西汉武、昭、宣三帝在位期间。他幼时就矢志刻苦攻读诗书,钻研《孙子兵法》,苦练骑射本领,了解少数民族内情。良好的家教和陇西尚武精神的熏陶,使赵充国以“六郡良家子”被选入建章宫为羽林骑兵,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假司马的身份随大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返师途中,被匈奴大军围攻。赵充国临危不惧,率敢死队一百多人冲锋陷阵,杀出血路,使全军死里逃生,赵充国因功升为中郎将。这次战役,赵充国初露名将风采,也赢得了武帝的信任。此后在对匈奴、羌、氐的战争中,每战必胜,威名远扬,被册封为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因辅政有功,被封为营平侯。

    羌人作为青藏高原和陇西的游牧民族,曾被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加以管理,并且为了保障汉与西域联系的畅通,“不使居湟中地”。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居住在今青海一带的先零羌北渡湟水,侵占牧地,光禄大夫义渠安国派兵镇压,激起先零羌与其他各部羌族结盟,起兵反叛。

    西羌反叛,朝中将领正值青黄不接。正在汉宣帝一筹莫展之际,年已76岁高龄的三朝老臣赵充国毛遂自荐,临危受命。赵充国先至金城(今兰州市西),调查军情,而后步步为营,层层进逼,击败羌军。

    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汉廷君臣一时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当时就应集合重兵,一举歼之。而赵充国认为对羌人应区别对待,安抚为主,连上奏折,反复陈明“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这些奏折中最有名的是《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由于他的一再坚持,这一策略终于被汉宣帝采纳,从而取得了对羌战争的最后胜利,保持了西北边疆的稳定,同时对发展农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凯旋,接着“乞骸骨”请求退休。而边境有警,朝廷依旧征求他的意见。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85岁高龄的赵充国去世。宣帝感其功绩,追赠他“壮侯”谥号,并画像于未央宫麒麟阁。汉成帝时文学家杨雄赞其:“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

    今天水市清水县城北一里的白土崖村有赵充国墓。

    (本报记者 张葆英 编辑整理)

2018-11-07 1 1 甘肃日报 c93575.html 1 【陇上人物】赵充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