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0月25日
第04版:综合要闻

精准发力拔“穷根”

    (接1版)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重点发展养殖、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对缺技能、缺劳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实现增收,确保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在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扶贫养殖基地,家家户户后院新建起的高标准羊舍敞亮整齐,一只只羊羔膘肥体壮。脱贫户陆得成正忙着给羊添草料。

    陆得成前几年患了胰腺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帮扶人员不仅反复登门给他做思想工作,还帮他申请了低保、养殖补贴及扶贫贴息贷款,修起了养殖暖棚。

    2017年,陆得成买了11只优质湖羊,产了19只羔,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最近肉羊价格上涨,收入还不错。”陆得成高兴地说,村里建起了养殖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并和大型养殖加工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销路问题也不用愁。

    永昌县还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电商扶贫模式,15个贫困村全部组建了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全县行政村实现“三网”全覆盖,累计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50个,发展电商企业40余家,有力带动了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永昌羊肉”“永昌胡萝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闻名全国。

    搬出穷窝窝 开启新生活

    秋日里,在永昌红光园艺场易地扶贫搬迁基地,搬迁户王进虎老人正悠闲地在居民楼前散步。

    王进虎原是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村民。那里海拔高、气候阴冷、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为了让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拔穷根,2017年9月,在市、县搬迁扶贫政策支持下,王进虎和其他93户贫困户一起搬到了土地肥沃的红光园艺场,每户只需交付1万多元费用就可入住一套80多平方米的楼房。

    “这里的居住条件、生活设施和城里没什么差别,看病、上学、购物都很方便,我们过去住的破旧土坯房和现在的简直没法比。”王进虎高兴地说。

    为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永昌县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与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红光园艺场易地扶贫搬迁点打造集规模化奶绵羊养殖、科普教育、餐饮食宿、休闲观光、有机种植与奶制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光伏扶贫、就业务工等方式,解决了94户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难的问题。

    易地搬迁,只是永昌县实施的众多扶贫项目之一。近年来,永昌县精准对接实施各类扶贫项目,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772万元,着力实施了贫困村屋顶光伏发电、产业到户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32个扶贫项目,在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覆盖,使未脱贫人口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

    为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永昌县大力实施贫困人口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和就业援助活动,精准对接“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技能培训意愿的分批次进行培训,对有劳务输转意愿的进行对接输转,最大限度满足了贫困户就业培训的愿望。

    乡村换新颜 村民乐开怀

    进入深秋,永昌县六坝镇九坝村七社田野里的庄稼已基本收完。跟随村党支部书记杨祥年走进村里的居民集中居住点,一排排高标准农宅整齐划一,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庭院,花园广场建设一新,村庄宁静祥和,整洁而美丽。

    76岁的村民杨鹏元老人的新居已通了暖气,屋里暖烘烘的。“一分钱也没花,我们老两口背了个铺盖就住进来了,上下水、暖炕、电视、冰箱啥都有,方便得很。”说起住上新房,老人难掩内心的喜悦。

    九坝村是永昌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近几年,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养殖等产业,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元。

    收入高了,村民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九坝村将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整村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实施了一系列改造、硬化及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了高标准农宅,并配套完成水电管网铺设、小区道路硬化工程,种植各类绿化树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7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为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永昌县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万村整洁”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9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4个、“万村整洁”示范村42个。

2018-10-25 1 1 甘肃日报 c91557.html 1 精准发力拔“穷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