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0月22日
第05版:市州观察

聚才育才事业兴

——酒泉市人才工作综述

    酒泉日报记者 郭 军 通讯员 酒组轩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酒泉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开发与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把人才战略资源打造成为新时代酒泉改革发展的动力引擎。

    海纳百川 招才引智助推发展

    酒泉市委将人才资源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按需吸纳人才、配置人才、凝聚人才,建立了开放灵活的引才机制。

    围绕实施“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文博会等重大战略和部署,酒泉市委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坚持每年开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调查,构建供需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充分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在引才工作中由用人单位制定招聘方案,全程参与招聘工作,确保精准引才、才尽其用。近年来,依托各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用人主体,酒泉市引进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选调生和全日制博士30多人,创新创业团队20多个,新能源、信息技术、城市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3500多人。

    酒泉市推行“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和科技研发中心的磁场效应。与此同时,酒泉市各用人单位与省内外60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联姻,吸引近200名高层次专家参与重大项目和技术交流合作,其中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0多名,破解了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结构失衡的难题。聚焦酒泉籍在外人才优质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联系在外优秀人才347名,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搭建了优秀人才回馈故里、报效家乡的快车道、连心桥。

    健全机制 加快培养强化支撑

    通过实施以“1+N”人才实训平台能力提升、十大人才项目区域带动、百名领军人才创新攻关、千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万名人才牵引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个十百千万”人才强市工程,酒泉市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本土人才队伍,夯实了事业发展之基。

    围绕产业发展培养人才,酒泉市紧贴新能源产业、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借助酒泉农科院、农技中心等“三院五中心”的技术力量和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优势资源,全市建立各类人才实训基地100多个,按照“课堂接轨车间、专业对准产业”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年均培训实用人才、技能人才7万多人次。

    立足乡村基层、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急难险重、信访维稳、社区服务等“六个一线”培养人次,酒泉市选派400多名年轻干部参加“精准扶贫人才支撑计划”,选派30多名研究生学历的选调生挂职担任乡镇领导和职业院校中层领导。面向全市各领域选拔命名139名市级领军人才,带动培养青年人才400多名、转化科研成果160多项。大力实施“名师”“名医”“名家”工程,每年培养市级骨干教师、重点学科带头人100多名,选派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单位实践帮扶。

    酒泉市借助内外优势资源培养人才,采取项目合作、定向培养、课题研究、聘请顾问等方式培养人才。先后引进118名金融、科技、社科人才到市、县、乡三级挂职服务,选派优秀人才外出进修和学习。近3年,共选派1500多名优秀人才到国家“一校三院”和燕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培训,加快了本土人才的培养成长。

    深度开发 助力重大战略实施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酒泉市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酒泉段建设,围绕办好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人才聚集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样板区,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依托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酒泉市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开发。通过人才市场定期聘、面向高校定向聘、落实优惠政策引等措施,招聘了一大批紧缺专业人才、一线技能人才,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住房保障、人事代理、科研项目等方面落实优惠激励政策。依托酒泉新能源研究院和各类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等,开办风机维护、新能源运行等专业班,建立6类、12个实训基地,培养新能源企业生产一线急需专业人才2000余人,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围绕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样板区,酒泉市制定旅游产业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方案,分县市区整合旅游人才培训资源,在文化旅游重大规划建设项目、景区升级改造项目、旅游商品研发等重大课题的实施中,采取专题讲座或随团工作的培养方式,推进旅游人才的培养。其中,敦煌市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培养外语服务人才、酒店管理人才、专业服务员千余人,每年组织“敦煌文博会大型人才招聘会”,为文博盛会成功举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扶贫攻坚主战场,酒泉市组织实施了“金塔葡萄产业人才培训”“玉门市、瓜州县移民乡富民产业实用人才培训”等一批辐射带动强、推动发展成效好的重点人才项目,一大批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聚集到了优势产业中,累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28项,推广新技术183项,新建日光温室5000多亩、新植特色林果10万亩,服务农民1.26万户,有力支持了全市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的有力支撑下,酒泉市现已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建成高新科技型企业73家,拥有技术创新团队237个,成为助推全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政策激励 全面激发活力动能

    酒泉市各级党政机关、基层组织全力提供保障,主动关心人才,用心服务人才,真心留住人才。

    酒泉市、县财政每年预算30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给予人才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和激励扶持。在2017年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军人才选拔、重点人才项目扶持和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等制度的基础上,2018年又出台了酒泉市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若干激励政策,对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乡土拔尖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市级领军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专家和团队等,从岗位补助、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科技成果奖励及政治吸纳、亲情关怀等方面建立11项长效激励措施,通过全方位政策激励,真正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2018-10-22 ——酒泉市人才工作综述 1 1 甘肃日报 c90748.html 1 聚才育才事业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