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玉丽 闵媛
抄经生菩提,习字养心性。
中国人素有抄写佛经的习惯。
佛家认为,以恭敬心抄经,可断杂念、增福慧,减烦恼。
尘世中人也常以抄经来祈福、静心。
故古今书法大家书写经文的墨迹传世颇多,一人一风,一家一貌,美轮美奂,赏心悦目。这其中尤以《心经》写本数量为最。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仅260字,是汉传佛经中最短的一部,因其旨意精微且便于持诵而广为流传。
历朝历代抄写过《心经》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书法名家不胜枚举。柳公权、欧阳询、王安石、苏轼、董其昌、文征明……都有手书《心经》传世,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珍贵作品。但这些经卷,以楷体居多,而赵孟頫写《心经》,用的是行书。
赵孟頫(公元1254年—公元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与宋代皇室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家庭,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是一位能力非常全面的通才,书画诗印无一不精。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有两幅《心经》作品存世,一件收藏于辽宁博物馆,另一件是赵孟頫为日林和尚所书,于2017年12月17日,由甘肃天庆博物馆在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以1.909亿元竞得。
日前,应甘肃天庆博物馆邀请,记者有幸欣赏到这件书法作品。这件作品为五开册页,水墨纸本,规格28.6×11.9cm。有谭踽盦题签条,袁克文题耑并后跋。历经项元汴、何溥、爱新觉罗·绵亿、恭亲王奕訢、王懿荣、袁克文、谭踽盦、谭天祺、张静江递藏。
如同其他珍品一样,本件赵孟頫《心经》钤印数量达到25枚。内有姓名字号类9枚,堂号类2枚,品鉴收藏类7枚,闲章类4枚,里居印1枚,训诫祈福类2枚。鉴藏印中,更有“神品”一印,项元汴的这枚连珠朱文方印章的钤盖绝非随意。在公私收藏中,钤有“神品”一印的作品约75件。除一件仇英以外,全部为元以前的名迹。如王羲之《平安帖》《平安何如奉橘帖》、王献之《中秋帖》、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卷》、冯承素《摹兰亭序》、褚遂良《临王献之飞鸟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等。
细细观赏这件《心经》作品,但见在同一列中,有的字粗拙浓重,有的字空灵纤柔,二者互相穿插揖让,使布局富于变化和动感。赵孟頫在相同字的处理上绝不雷同,如第二开的六十八字中,有十一个“無”字,通过入笔的角度,线条的粗细,笔画的简省等诸多变化,写出的“無”字也字字不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异曲同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平生说:“这件作品堪称赵孟頫行书代表作,笔墨通畅,极富变化,点画研丽,使人感到静穆之气和蓬勃朝气。这件作品的精妙不仅体现于此,其点画、结字、章法无不源自二王,而又独出新面,超凡脱俗,墨色浓淡、笔画粗细乃至布局,疏朗有致,错落跳动,通篇通达贯气,巧于经营而妙在自然。”
2018年9月,甘肃兰州。天庆博物馆正式开馆,当日展出了赵孟頫的这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真迹。人们对于赵孟頫的喜爱,并未因时间而减退。这件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艺术珍品吸引了众多爱好者,他们一进博物馆,便直奔《心经》展区,在这件作品前驻足许久,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每个字,细细品赏,字字端详,久久不愿离去。
站在一旁的讲解员笑着说:“像这样参观者还有很多,他们中有不少是从千里之外乘飞机赶过来,只为一睹《心经》真容。”
天庆博物馆将这件民间藏本的《心经》收入囊中,让我省的爱好者有机会一饱眼福,开拓文化视野,近距离感受艺术带给生命的震撼与感动。大家在欣赏中的感受或许不一样,但获得的喜悦想必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