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0月04日
第02版:要闻

【三年决战奔小康】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辟新路径

——记全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何昌武

    (接1版)形成“干部群众同入股,只有群众分红利”的帮助式帮扶模式,入股贫困户实现年分红5000元,帮扶干部不参与分红,鸡场稳定收益后逐步退资。

    同时,通过贷款贴息等扶贫项目的支持,引导畜牧企业每年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待羔良种羊并高价回收羊羔,吸纳周边贫困户务工,形成“企业联农户建基地”带动式精准扶贫模式,使企业与农户实现共赢。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建基地、聚资金、育市场,推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扶贫模式。支持镇里建立志愿者网络平台和贫困户网络信息库,动员社会有志之士注册成为慈善志愿者,发动镇村干部重点与孤儿、单亲家庭亲情结对,形成“干部亲情结对、社会有识之士参与”的社会化帮扶模式。

    在这5种自我发展模式的推动下,临夏市精准扶贫成效明显,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4镇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精准扶贫谁来扶?建立精准帮扶新机制

    扶贫工作,人是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何昌武提出构建“市、镇、村、户”四级网格化帮扶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

    自2016年起,临夏市建立了由市级主要领导各包一个镇,县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村,镇党委政府直接负责,镇包村领导综合协调,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长具体包抓,联系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全力帮扶的市镇村户四级全覆盖网格化帮扶管理体系。全市107个帮扶单位,3642名帮扶责任人联系5963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这样的帮扶方式更加细致和具体,可以将各级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靠实了帮扶干部的责任,使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何昌武解释说。

    同时,临夏市从15个市直涉农部门中抽调60名业务骨干分别包镇,具体负责各自政策解读、业务指导、措施落实等工作。“有了帮扶干部的上门帮助,可以及时掌握各类扶贫政策,在发展产业遇到困难时,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现场答疑解惑,这样的帮扶方式很方便也很接地气。”折桥镇苟家村村支部书记苟怀龙说。

    2018年是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抓好农村项目建设成为如期脱贫的关键。何昌武提出“以镇村项目需求清单为导向,以部门项目实施清单为重点”,两个清单相结合的扶贫项目建设工作思路,使各乡镇需求项目与实施项目双向精准对接、精准实施,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临夏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全体扶贫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何昌武说。

    在何昌武的带领下,临夏市扶贫办为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2017年11月,临夏市顺利通过省级核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验收;今年7月9日至16日,顺利接受了国家第三方评估组对当地贫困县退出工作评估验收。何昌武也荣获了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2018-10-04 ——记全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何昌武 【三年决战奔小康】 1 1 甘肃日报 c88407.html 1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辟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