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9月16日
第04版:新闻看点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从改革开放窗口到攻坚破冰试验田

——从浦东开发开放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上海陆家嘴一景(2017年5月1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丁汀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7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40年前,这里是阡陌纵横、芦苇摇曳的农田。

    28年前,随着开发开放一声号角,这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5年前,中国首个自贸区在这片热土诞生。面向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航运枢纽和科学城在这里成长……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今天的浦东,正由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一项项改革措施从这里复制推广到全国。东海之滨的改革热土,正在张开推动改革巨轮破浪前行的强劲风帆。

    从特区到新区,树立改革开放一往无前的旗帜——在面临重大挑战、重大机遇的历史关头,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一盘大棋局,那么上世纪80年代初创办经济特区可以比作开局的兵卒过河;而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改革开放在90年代初进入了一往无前的战略决战。

    开发开放浦东,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国内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态势进一步显现。

    在这样重大挑战、重大机遇、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战略全局,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掀开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

    从“后卫”到“前锋”,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上海走向改革开放前沿——

    上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国经济举足轻重的上海,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后卫”。

    改革滞后,使得上海经济总量在1978年到1990年间的年均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一度成为市民痛点。

    上海的改革开放如何布局,一直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1990年3月初,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一个月后,开发开放浦东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上海终于抓住了20世纪最后10年的历史性机遇,从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打出了一张让世界惊叹的王牌。

    浦东大量外资的引进,优化了上海产业布局,提升了城市综合功能;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辐射周边、联通全球的网络通道,推动上海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升级。

    上海市市长应勇说,浦东开发开放深刻改变了浦东的面貌,也有力推动了上海的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发开放浦东,推进“东西联动”,为浦西人口疏散、传统工业东迁提供了战略空间,使上海彻底摆脱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困难局面。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浦东开发开放辐射带动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改革热潮。

    由点及面,敢为天下先的长三角人在改革开放初期相继创造出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经济、“小商品、大市场”等改革模式,相继诞生小岗村、温州、义乌、苏南等改革地标。浦东开发开放,更是将全区域的改革浪潮推向纵深。

    开发开放之初,浦东财政资金非常紧张,但大规模开发离不开大体量投入。捉襟见肘之际,改革者们创造出“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新模式,由政府土地部门先与开发公司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再由政府、银行、公司在支票上同时背书,最后进行验资后工商注册登记。

    依靠这种新模式,外高桥区域以“空转”而来的2.4亿元起步,将“生地”转化为“熟地”。如今,外高桥集团股份承担保税区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10平方公里,集团控股及参股企业约100家,总资产已经达300亿元。外高桥集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说,回头来看这种创新的开发模式,对外高桥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创新模式为长三角其他区域所借鉴,很快就推动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高速发展,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的工业园区,也成为支撑长三角实体经济最为强劲的土壤。

    浦东的开发开放,使得改革开放的热潮逐渐从珠三角延伸至长三角。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下,不仅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江苏的苏锡常到浙江的杭嘉湖,出现了一系列高速发展的城市及区域,长三角一体化也走向实质性破题。

    好风凭借力。如今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和全国11%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0%,成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

    ——从特区到新区,浦东开发开放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添上“点睛”之笔。

    浦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的成立,与1980年建立的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一起,形成了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为中国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明确以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发展战略,确定要在21世纪初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1997年,我国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235个,二类口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新格局。

    以浦东为窗口,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也不断拓宽。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外商参股中资银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外贸公司、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美合资电信企业等外资企业均落户浦东。全国利用外资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到金融、贸易、商业、交通、旅游和其他第三产业。

    28年来,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28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云集,上交所、期交所等10多家要素市场集聚,1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蓄势待发。

    今天的浦东,以占上海全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经济总量,是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从一个到一群,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的开发开放实践,得益于党中央的亲自谋划,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辉煌成果

    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站在黄浦江畔的外滩眺望过去,浦东陆家嘴区域的三幢摩天大楼,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比物理高度更受人关注的,是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一直以探索者的姿态勇立潮头,把握一次又一次改革机遇,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美国摩根大通集团投资的摩根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就落户在陆家嘴的楼群中,成为中国首批外商独资资产管理机构。

    这样的第一、首个,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还有数十个之多。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法宝,也是浦东开发的使命——

    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拿出了中国第一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随着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负面清单的长度不断缩短。从最早的190条,缩短到最新的48条。

    更多外资机构正从浦东的扩大开放中嗅得商机。来自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保诚集团在陆家嘴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截至目前,全球39家知名资管公司在陆家嘴设立了50余家资产管理类机构;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10的资管机构中,已有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等9家落户浦东。

    不要政策优惠,不搞税收洼地。制度创新,是浦东一以贯之的方向——

    今年9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国产创新药“呋喹替尼”胶囊获批上市。听到这个消息,“呋喹替尼”研发方——和记黄埔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感慨万千。

    11年前,从美国辉瑞回国创业的苏慰国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一间咖啡馆与同事聊天时,忽然来了灵感。因为要出差,他找来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化学式结构后匆匆离开。两周后,这个化合物被合成出来,这便是今日获批的“呋喹替尼”原型。

    从科学家的灵感变成治病救人的抗癌新药,其间该有多少惊险跨越?“回头来看,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没有制度创新的助推,很多灵感可能落不了地。”苏慰国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持试点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是浦东在全国改革大局中的自觉担当——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从最早的“一枝独秀”,到“四朵金花”,再到后来辽宁、浙江等七省市和海南岛的加入。如今,全国已经有13个自贸区。从一个到一群,浦东在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在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一支圣诞口红的改革故事堪称典型:作为浦东“证照分离”改革的重要内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试点”于2017年3月1日在浦东率先启动。从原来的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从原来的2至6个月大幅缩短至5个工作日。

    “非特化妆品审批改备案”,只是浦东“证照分离”改革的一个小片段。2016年初,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试点涉及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分取消审批等5种方式进行改革试验,以解决企业“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

    9月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全国有序推开已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浦东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在改革红利的释放中发挥了“放大器”效应:

    西部边陲的云南省,随着上海自贸区保税展示交易制度、“一站式”通关模式等试点经验的推广,对外贸易效率明显提升。2017年云南省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1578亿元,同比增长19.9%。

    今年1月,浙江省制定实施《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将98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半年来,试点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已从改革前的12天左右压缩到4天左右。

    从中国到世界,精耕服务国家战略的试验田——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唯有继续推进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壮阔东方潮,如今再扬帆。28载风雨砥砺,走过万水千山的浦东,仍需不断跋山涉水。在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浦东重任在肩。

    铜片拼成的地图,用火山岩装饰的墙壁,盛葡萄酒的大橡木桶。走进上海自贸区内的中智中心,一股智利风情扑面而来。

    今年4月,中智中心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30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中智中心负责人邬远峰说,在自贸区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的“保驾护航”下,万里之外的智利,已成为对中国出口水果最多的国家之一。抢抓首届进口博览会的机遇,下一步中智中心还将推动智利方面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吃好改革饭、做好创新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时代,浦东这扇改革之窗,使命尤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浦东考察时表示,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上海过去靠改革开放,未来还要靠改革开放。

    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一个电子显示屏,用4条曲线实时展示浦东的网上审批综合效率指数。最上面的红色曲线代表法定平均办理天数,最下面的绿色曲线代表实际平均办理天数。这条绿色曲线总是比红色曲线低很多。

    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得益于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所谓“一网通办”,就是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作为这项改革的先行区域,浦东已实现327项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占53%,“线下窗口只跑一次”占47%。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今天的浦东,正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企业群众的“低身段”上,当好“店小二”,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为人民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了便利,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任重道远,决不能有“差不多”“歇歇脚”的松懈思想。

    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有一个“找茬窗口”。在这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或对政府服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来这个窗口“找茬”。

    和“找茬窗口”异曲同工的是,浦东的窗口单位没有“否决权”。对不属于本部门的事项,不设障碍设路标,引导企业找对路;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事项,不打回票打清单,告知企业怎么办;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事项,不给否决给路径,与企业一起研究监管新模式……这场“只说YES不说NO”的窗口无否决权改革,成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新注脚。

    站在高起点,对标高要求,浦东的探索意义重大。面向未来,继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才能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走好开放路、打造新高地——

    企业展展位“一位难求”、不得不“一再扩张”,城市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招展远超预期。

    还有50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0多家企业确认参加博览会。透过这个“不一般”的博览会,开放的中国市场正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带来澎湃的“中国机遇”。

    迎接进口博览会,浦东已经吹响了“集结号”。目前,浦东共有13家平台和企业被认定为首届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服务平台。针对智能及高端装备、汽车、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等6大类商品展区和服务贸易展区,浦东组织有采购意向的企业报名注册,报名单位已达到806家。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下,浦东大有可为。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全国首个合资保险资管公司,世界知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在浦东设立独资子公司……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机遇,上海出台了“扩大开放100条”,浦东正在逐条研究对接,推动率先转化为项目落地。

    再过半个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各自贸试验区深入探索、大胆尝试,此前已形成123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分批次向全国推广移植。

    展望未来,上海自贸区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打造政府职能转变升级版,以系统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奏响改革最强音,挺立开放最前沿。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全市,联动周边,服务全国,辐射亚太,联通全球,上海将打造成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成为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支撑。

    把好质量关、打好民生牌——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浦东明确了“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工作导向,着力提高经济密度,牢牢把住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从浦东国际机场附近的国产大飞机制造基地,到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浦东正在编制覆盖全区的产业地图,更好地掌握和分析企业综合效益和地块产出效益,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区域特质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今年上半年,上海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浦东则要建设上海“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持续强化浦东品牌名片。

    在浦东陆家嘴,15分钟的距离内能办不少事。通过推动教育、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居,浦东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站。

    “家门口”,成了浦东改革为民的新尺度。未来,浦东还将打造可阅读、能漫步、有温度的高品质城区。

    一手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手聚焦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让浦东更有温度。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28年来,浦东开发开放以坚实的步伐,始终走在发展的前沿、时代的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浦东将继续勇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书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据新华社上海9月15日电)

2018-09-16 ——从浦东开发开放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1 1 甘肃日报 c86106.html 1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从改革开放窗口到攻坚破冰试验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