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9月04日
第08版:理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树立五种导向 构建五项机制

    何俊峰

    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要在树立五种导向,构建五项机制上下功夫。

    树立政治导向。政治导向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导向,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新时代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把紧把严这条硬杠杠,是选贤任能的基础和关键。

    树立需求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人随事转,以事为先,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做到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需要有机统一,提高干部资源配置和事业发展需求的相适性和匹配度。

    树立问题导向。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干部队伍存在的结构不优、本领不够、动能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着力破解干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综合研判不足、系统谋划不力、精准操作不细等问题,着力破解选人用人操作层面存在的视野不宽、考核不准、机制不活、渠道不畅等问题。

    树立专业导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这是时代所向、形势所趋、发展所需。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最好的干部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切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树立实践导向。实践是成就事业的舞台,是识别干部的考场。干部选任要重点瞄准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急难险重岗位上承担责任、经受考验、埋头苦干的干部,将有发展潜力、堪当重任、可以造就的干部放到基层一线积累经验,历练成长,在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识别考察、选拔使用干部。

    建立因事育人的发现培养机制。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物色什么样的人;缺少什么样的干部,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提高专业化人才供给质量,精准对接地方、部门、行业发展所需,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开阔选才视野,搭建选才平台,创新选才方式,打通广进贤才的通道。

    建立人事匹配的分析研判机制。在“事”的方面,建立党政人才宏观需求分析模型、班子功能结构分析模型和职位特征分析模型,明确具体职位对人选基本情况、专业背景、能力素质、工作业绩和性格特征的需求。在“人”的方面,建立干部现实表现动态记实管理系统,强化对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表现的过程管控和常态管理,探索实行干部与岗位匹配度评估,以校验人岗是否相适,人事是否相宜。

    建立知事识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知事与识人相结合,以事识人,以事察人,以事评人。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以实绩考核为重点,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全面深化改革主阵地、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主战场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考核干部。

    建立以事择人的选拔任用机制。聚焦干部最合适、事业最需要,将事业为上的理念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干部动议时,既要议人,更要议事,着重定原则、定范围、定条件,形成职位需求分析报告和人岗匹配评估意见,做到先定工作方案再定人选方案。

    建立见人见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和容错纠错机制,从选拔使用、考核评价、表彰奖励、人文关怀等方面正向激励干部,为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干部撑腰鼓劲。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确保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落地见效。 (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8-09-0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1 1 甘肃日报 c84243.html 1 树立五种导向 构建五项机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