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9月04日
第05版:甘肃新闻

临夏:未雨绸缪防大汛

    本报记者 王睿君

    7月18日至今,临夏州强降雨天气持续不断,境内东乡、永靖、积石山、广河、和政等地多处发生山体滑坡、河道被毁、良田被淹。

    在突如其来、点多面广的自然灾害面前,临夏州各级防汛抗旱体系及时启动、高效运转,有关责任人坚守岗位、奋力迎战,在汛前演练、科学预警、奋力抢险的过程中履职尽责,受到群众赞誉。

    7月22日,乌云从四面八方向永靖县红泉镇汇聚而来。当晚8时许,一声响雷划破夜空,倾泻而下的暴雨瞬间打破了这个小镇往日的宁静。雨势持续增大。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灾害,深夜中,永靖县紧急对当地516户1811名群众实施有序大转移,最终无一人伤亡。

    据测算,永靖县此次暴雨最大降水量达218.4毫米,占年均降雨量260毫米的84%,与往年全年降水量几乎持平。“降雨量之大、受灾范围之广、受灾群众之多、造成的损失之大前所未有。”永靖县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全县坪沟、杨塔、红泉、西河等13个乡镇、1.6万户6.4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8亿元。

    面对百年不遇的暴雨灾害,永靖县如何做到临危不乱,连夜成功实施千人大转移?

    早在汛期来临之前,临夏州就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州防汛抗旱指挥部与26个成员单位签订了防汛安全责任书,州政府和3个州管水库管理单位签订了水库汛期防洪安全责任书。

    同时,州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落实了全州境内的城市(县城)防汛责任人和重要河流所辖河段、水库、淤地坝、山洪预警“户户知”等防汛重点工程的防汛责任人。各县市按照防汛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了防汛隐患排查,并对隐患点建立了工作台账,积极开展隐患整治。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双人双岗’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密切关注各地情况。汛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部门,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险情,尽可能降低险情、灾情。”临夏州防汛部门工作人员说。

    暴雨来临前,红泉镇就接到了来自县防汛办的暴雨预警信息。“县里一次次发出预警信息,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我们提前做好了组织群众紧急转移的准备。”红泉镇副镇长赵和祥说。

    暴雨来临时,临夏州各级组织已经拉响防洪抢险的警报,州县乡村社五级联动,职责明确、协同作战。红泉镇各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按照预定方案采取“人盯人、人叫人、人背人、人拉人”的办法,先紧急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后分3组分赴各村全力开展抢险大转移。

    “受灾地点多,干部们都是来回跑,风雨再大,也得及时到位。”赵和祥回忆道。

    洪水泥浆里,一场千人紧急救援避险大会战迅速展开……

    “县里都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了,你必须转移。”“我们是为你的安全着想,有什么舍不得的呢?一旦人出了事,要这些家当有什么用。”“只要人在什么都会有的。”……红泉镇干部职工一遍又一遍地说服群众,直到所有群众都撤离到安全地带。

    “老母亲87岁了,腿脚不方便,是被镇村干部和公安民警抬到了相对安全的村委会里,才躲过一劫。”被成功转移的滩子村村民朱发明告诉记者。

    汛前,临夏州还注重加强防汛抗险队伍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防汛应急演练,提高乡镇、村干部和群众应对汛情及突发山洪、地质等灾害的应急能力,从而迅速高效有序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工作,确保抢险应急队伍关键时刻用得上。

    7月18日,广河县遭受暴雨山洪灾害,造成8个乡镇、92个村的农房、道路、河道护岸、通信设施等严重受损,受灾群众达337户1875人。庆幸的是,在此次灾害中,该县无一人遇难。

    原来,早在5月初,广河县就着手储备抢险救灾物资,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注重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和精准扶贫攻坚队员的作用,对广大群众反复进行引导演练,为防汛减灾打下了基础。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明确群众避险的线路和场所,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就在暴洪灾害到来的前一天,广河县还在三甲集镇开展“2018年度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及知识讲座”等活动,让群众了解并掌握防洪、自救等知识。“正是有了平时的多次演练经验,当洪灾真正来临时,群众才不至于那么慌乱,救援部门在救援时才能更加高效。”临夏州防汛部门主要负责人说。

    当前,正值秋汛期,临夏州将继续做好动态巡查,加强值班值守,高度关注雨后防范,安排做好灾后地质灾害隐患的复查工作,厉兵秣马,准备迎接新一轮的防汛考验。

2018-09-04 1 1 甘肃日报 c84225.html 1 临夏:未雨绸缪防大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