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振峰 安志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脱贫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今年以来,庆阳市探索创新“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通过第一个“3”,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运用第二个“3”,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建立“1”,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再配套“+党建”“+集体经济”等方式,巧妙整合各种要素、各方力量,构建全新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一只拳头,全力以赴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
攥紧拳头,让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三方联合起来闯市场
脱贫路上,紧盯产业扶贫这个最大短板,革命老区庆阳曾经想过很多办法。
不说其他,单表养殖。也不提早些年下的工夫了,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庆阳市出台扶持政策,办“赛羊大会”,大力引导各县区农民搞舍饲养羊“发羊财”。眼看着羊价一路坚挺,形势喜人,但谁也没想到,2014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农民发展养殖业的激情坠入“冰窖”。
白马铺镇三里店村村民赵振刚当时养了500多只羊,一夜之间全扑杀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时至今日,当年大伤元气的他都缓不过劲来。
大户尚且如此,贫困户可想而知。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弱、资源禀赋差,“单打独斗”的农户本身抵御市场行情波动风险的能力就不足,加上还要应对疫情等各种风险,产业脱贫难度不言而喻。
产业扶贫离开龙头企业是不行的。庆阳市在探索创新“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中,将培育外联市场、内接农户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关键,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近两年,市里扶持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以湖羊繁育为牵引的千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和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覆盖面,提升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
如何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的程度?庆阳市将“三变”改革作为深化“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的着力点。他们运用股份合作和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农村各类存量资源清查核实,确权作价,量化入股,让资源变资产。整合财政支农、扶贫等资金,将用于产业开发的各类资金折股分配,配置到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让资金变股金,使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获得更多财产性收益。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实现农村各类资源资产的市场化配置,让农民变为股东。以股权为纽带,“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紧密连在一起了。
利益联结,实现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盈利多方共赢
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村民吴俊礼因为穷,44岁了还是个单身汉,与7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
如今,通过“331+”模式,才半年多的时间,他开上了摩托车,盖了3间房,对日子充满了信心。
“331+”模式怎么这么灵?首先,庆城县给村里像他一样的65户贫困户投放了2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帮他们协调5年期贴息贷款2万元。这两笔钱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发放到他们手里,而是采取“户托社养”的方式,确保资金真正用在产业发展的刀刃上。
啥叫“户托社养”?就是县里将这两笔钱从甘肃中盛华美羊业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了20只湖羊基础母羊和1只种公羊,作为吴俊礼他们贫困户的股金,入股投入到村里的兴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全程托管。这样,吴俊礼他们则当成了股东,合作社按三比七的比例每年保底分红,确保他们每人每年分到1.2万元。
除了拿分红外,从去年年底开始,吴俊礼还和3名贫困户一道到合作社打起了工。一个月下来,他还能挣3000元工资。
合作社托管养羊,贫困户既当股东又拿工资。那么,合作社图了个啥,这是不是桩赔本买卖?
“2012年我就开始办合作社了,这几年自己没折腾出个啥,现在‘331+’模式让我们合作社真正发展壮大了。”兴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军对记者说。
靠着65户贫困户投入的羊,李小军的养殖规模首先扩大了,养到了2900只羊。他还将村里包括这些贫困户在内的89户人家的3000亩地流转了过来,种苜蓿,饲料的成本大幅降低。
李小军又用政府奖补资金的补助,将以前的3排土圈翻建一新,盖成了8栋圈舍。还添置了拌草、喂料的机械化设备,以前,靠人工干,一个人一天从早忙到晚,最多喂300只羊,现在,一天能喂1000只。
作为起着纽带作用的合作社,李小军在龙头企业中盛公司的指导下,现在学会了科学养殖方法;改良了养殖品种,将小尾寒羊换成了湖羊。他担心的疫病防控难也不用愁了,公司定期上门服务;也不用再东奔西跑找销路了,公司直接上门收购。李小军说:“除了做好养殖本行,其他基本不用我自己操心了。”(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