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第06版:甘肃新闻 酒泉

戈壁上筑起绿色屏障

——金塔县生态建设侧记

    酒泉日报记者 王丽君

    走进金塔县沙漠森林公园,一条条整齐的林带,一片片葱郁的沙枣树,一眼望不到边的红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每到金秋十月,这里的美景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很少有人知道,眼前这个生机盎然的公园曾是一望无垠的沙海,是对金塔县城生态环境构成最大威胁的白水泉沙漠前沿。

    上世纪50年代起,金塔人民年复一年,一棵一棵栽下了这片令游客沉醉的胡杨林。这也是金塔县造林绿化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一

    “小时候,家里都是木质门窗,窗户是用纸糊的。一刮‘黑西风’谁都不敢出门。”金塔县中东镇上三分村70岁老人吕凤斌对沙害有着切身感受。以前“黑西风”一刮几天,风停后,院子里的沙要用架子车往外拉。村庄紧邻巴丹吉林沙漠,地埂及周边全是沙梁,一场风刮过,所有农作物都被沙掩埋。“1953年我还小,却一直记得一个场景,大人们每天都用筐将黏土和泥巴抬上沙梁去压沙。”吕凤斌说,从1964年起,他就随村里人一起压沙、植树,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为了加大防沙治沙力度,金塔县林业局统一规划,在上三分村周边沙漠外围建设了以沙枣树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前沿建设以新疆杨、红柳等为主的水灌阻沙林带,中部发展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经过多年治理,上三分村1组以西,成片的红柳、杨树茁壮成长,阻断了风沙对村庄的侵害。

    “为了锁住‘黄龙’,我们几代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看着以前的沙梁变成绿洲,比什么都高兴。有了这些树,虽然风还在刮,但沙被固定住了。”吕凤斌说。

    二

    金塔县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以白水泉、明沙窝、东沙窝、巴丹吉林沙漠前端为主的四大沙系呈大三角合围之势围困金塔绿洲,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严重。

    “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地无百步平,风吹石子跑”曾是上世纪50年代金塔县的真实写照。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金塔人采取植树造林、生物治沙、人工压沙等方式,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人工及生物治沙65万亩、封育保护90万亩,林地面积达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7%,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连续20年实现了“双缩减”。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造林、外治风沙、内建林网’的方针,大力开展植绿固沙行动,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压沙制度,春秋两季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和风沙口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如今,已建成防风护田林带90多条,建设农田林网4000多公里,全县18个危害严重的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塔县林业局负责人说。

    三

    金塔县沙枣园子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荒漠生态系统以及栖息的野生动物资源。据了解,自然保护区前身为金塔县沙枣园子天然植被封育区,成立于“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后期,1985年设立管护站。通过长达30多年的封育管护和人工造林治沙,在金塔绿洲西南形成了一道重要的绿色屏障,对抑制风沙侵袭,抵御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改善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筑牢这片生态屏障,金塔县采取综合施策、分类治理等有效措施,在保护区边界区域架设围栏、标示牌及视频监控塔,实施远程防火视频监控。同时,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查力度,建立了半月一次的巡护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有效防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金塔县结合当地生态实际,确定了绿洲外围封滩育林育草、绿洲内部植树造林、风沙沿线重点治理的思路,采取城区以道路绿化、公园绿化为重点,因地制宜、见空插绿,不断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乡镇以风沙口治理为重点,围绕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建设和村庄绿化,大力发展以葡萄、香梨、枸杞、桃、杏等为主的特色林果,实现了城乡绿化并重并进,梯次推进。同时,积极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重点风沙口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初步构建了防风林网围田、绿色通道纵横、特色林果镶嵌、花卉药草遍布的生态建设格局。

2018-08-28 ——金塔县生态建设侧记 1 1 甘肃日报 c82992.html 1 戈壁上筑起绿色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