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8月24日
第02版:要闻

【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张掖积极推进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

    本报张掖讯(记者齐兴福)今年以来,张掖市结合全省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针对原来环评体制程序复杂、耗时过长、成本过高,许多项目因环评审批问题不能开工建设或“未批先建”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工作,实现了从注重事前审批向全过程监管的转变,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企业发展热情和潜力。

    在改革探索推进过程中,张掖市首先对环评项目实施分区域准入、分类别审批,有力提升了环评审批的科学化水平。分区域准入就是将全市行政辖区划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人居功能区、工业准入优先区5个区域,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分类别审批就是依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建设项目分为申报类、备案类、审批类三大类实施分类管理,大大提高了环评的针对性、科学性。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以来,张掖市已为2147个建设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其中,26.2%的项目直接进行申报管理,29.1%的项目取消了专家评审。审批时限的大幅缩短,既实现了环保部门工作力量向服务项目建设、加强全程监管转移,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

    同时,张掖市还通过明确权限划分,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率效能。坚持“下放权力但不下放责任、精简环节但不放松监管、缩短时限但不降低要求”的原则,完善服务平台,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初步实现环评审批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按照“该放则放、能放全放”的原则,对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环评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形成了县区以监管为主、环评为辅,市级以环评为主、监管并重的权力格局。

    按照“环评上收、监管下沉”的基本思路,张掖市对环评项目实施分层次监管,落实责任主体,推动“重评轻管”向“评管并重”转变。通过财政全额负担、取消技术评估收费,组建专家团队、提高项目评估质量,出台支持政策、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公开办理流程等措施,精准对症施策,创造性解决人员、技术、收费、服务四大难题。

2018-08-24 1 1 甘肃日报 c82428.html 1 【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张掖积极推进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