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8月15日
第06版:甘肃新闻 庆阳

修身治家传美德

    本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李兆奎

    80岁高龄的他,已是五世同堂的老寿星,但他依然坚持治家立规、积善兴德、仁教为本、耕读传家。他就是合水县太莪乡王氏家族理事长王振业。

    一

    “积善兴德、耕读传家、博爱亲仁”是王氏先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王振业的治家格言。二十世纪60年代,王氏族谱遗失,家族教育管理失范,传统的良好家风没有得到很好地延续。1983年,王振业和族人商议重新修家谱、立族训、定家规,弘扬先祖美德,加强户族和家庭教育管理,引导族人走正道、干实事、做好事。

    王振业将户族人口依各门支系传承顺序、论辈列序进行“归类”、修订家谱,使族人可依谱查寻各自根系脉络,并确定了族人清明祭祖、春节拜年、矛盾协调、婚丧嫁娶等规范。1998年,王振业出任家族理事会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经过族人广泛酝酿,再次讨论修订了族训、家规、家族理事会章程、家族公约、族人行为规范以及好妻子、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标准,并印发族内各户,发挥了很强的精神育化效应。

    20多年来,王振业一以贯之带领全族亲众坚持年会制度,总结当年家族教育引化工作,安排下年传承弘扬计划,表彰好人好事和模范代表,通报批评、规劝教育不遵族规、族训、违反公约的人和事。

    二

    百善孝为先。在王振业看来,凝聚族人力量的一项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大力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

    王振业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带头用自己的退休金建立了户族基金,每年组织户族成员看望慰问80岁以上的老人,送慰问品、送亲情、送温暖,近年来先后慰问了85人次。他还带头扶贫济困,倡导族人互助互爱,主动捐款集物,解决户族活动经费。王振业本人先后慰问患病族人15人次,鼓励族人战胜困难和疾病,形成族人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良好风俗。

    同时,王氏家族坚持每3至5年组织开展一次族内“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及道德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宣讲典型事迹,披红戴花授奖牌,王浩昌等6户“最美家庭”和常桂能、张新月、李凤琴、雷改改、王浩安等先后受到表彰,其中6人还受到了市、县表彰奖励。

    三

    王振业主动介入调解家族成员以及亲戚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把促进家庭和睦、户族和谐作为理事会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在矛盾纠纷调处中,他尊重事实,注重亲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公平公正,不厌其烦,直到问题解决。在个别老人的养老和生活照料问题上,王振业对不履行敬老养老义务的族人,动用户族的权威和力量解决问题,先后调处矛盾纠纷上百例,做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族”。

    在王振业的倡导下,王氏家族建立了好人好事记录簿及不良行为记录簿,并在年会上宣布。他还积极倡导族人在公众场所不吸烟酗酒,不参与麻将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不做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

    如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训育有方、婆媳和睦、妯娌团结、睦邻和亲、勤劳致富已成为王氏家族的真实写照。

2018-08-15 1 1 甘肃日报 c80824.html 1 修身治家传美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