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8月07日
第09版:读书

【导读】读书是一生的事

    王志禄

    学习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件事情,也是一生需要力行的一件事,而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谈读书,也无非是为什么读、读什么和如何读。

    诸葛亮临终前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旨在告诫其子在学习中需要守住静气,获取才能。所谓静气,是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诸葛亮还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将宁静置于治学之前,充分说明如果没有静气,不仅无以治学,而且难以修身。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才能守住静气严谨治学,温故知新。平心静气是凝聚智慧、凝练思维、凝集精髓的过程。静气从何而来?除了先天性的特质之外,还需要后天不断地磨砺养成。多读书,才能磨炼自己的心性。读书使人明智,也使人变得有耐心。

    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前句表示态度,后句表示决心,以此强调学习不可间断。大白话“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最好的诠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认识没有止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循环往复,均离不开不断地学习。否则,难以实现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儒家思想讲究格物致知的德智修养。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学习、完善与超越自我,时刻不能停顿。

    《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孔子在《论语·卫灵》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论述都强调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差异如何,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孔子的后裔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中就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名句,且将博学列于首句,强调博学是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的基础,依次递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这一过程应当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后者不仅需要以博学作前提,而且还要反作用于博学。学而后知不足,行须学以指导,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事。

    钱穆先生在谈到业余读什么书的时候,他认为首先是人生修养类的书。其次是欣赏类的书。第三类是博闻类的书。第四是新知类。第五是消遣类。

    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它是系统化阅读,可分略读或粗读和粗浅两个步骤。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者是优质的阅读,也即特别需要追寻理解的阅读。主题阅读首先要做好选题,再阅读收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书籍。这是阅读的最高级,属于研究性阅读的范畴。

    只有及时掌握、积累和应用好各种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只要我们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坚持,锲而不舍,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2018-08-07 1 1 甘肃日报 c79461.html 1 【导读】读书是一生的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