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8月07日
第04版:经济新闻

乡村振兴,从“环境革命”开始

——酒泉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

    (接1版)

    “这东西支起来就是挣钱的‘机器’,别看不哼不哈,实惠着呢。”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新堡村11组9号村民包建红指着自家屋顶上一排锃亮的多晶硅太阳能板自豪地说,这些发电板每天发电量在15千瓦时左右。

    而在一年多以前,包建红家的屋顶上却是另外一番杂乱不堪的景象,堆满了秸秆、木头等杂物。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启动以来,新堡村投资70余万元建设秸秆堆场、打碾场12处,垃圾场8个,解除了农民没有地方堆放杂物的后顾之忧。而腾出来的屋顶空间,则用于架设太阳能光伏板。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并网发电后户均年发电1600小时,户均每年收入3000元以上,收益期20年。

    在促进环境整治与精准扶贫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酒泉市落实帮扶资金4.2亿元,实施乡村道路建设、改良土地、渠道衬砌、危房改造、生态建设等互助资金项目342个,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充分利用清理后的房顶院落和闲滩空地,推动光伏发电、设施农业、农业扶贫融合发展,打造了瓜州县、玉门市、金塔县等一批移民乡村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站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每村每年可实现收入5万元以上,户均年增收入3000元以上,有效提升了贫困乡村整体发展水平。

    构建机制,文明乡风助力振兴

    环境整治不能“一阵风”。为此,酒泉市把重点放在抓源治本上,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

    通过建立日常管护保洁机制和设施经费人员保障机制,酒泉市把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和重点区域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到实处,推动了农村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分批次累计投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费1.1亿元,为全市农村新增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设施2.1万台(件),落实保洁人员2828名,新建城乡垃圾填埋点532多处,使垃圾清运车、垃圾斗、垃圾箱等环卫设备得以延伸到乡村组居民点,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乡镇49个,实现无害化处理的村321个。

    好机制不仅解除了农村环境的“后顾之忧”,还为培育文明乡风埋下了伏笔。

    肃州区在全力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环境卫生大提升的同时,在全区72个村建设了一大批内涵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化墙。这些“会说话的墙”生动展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随时受到良好的美德教育。

    玉门市把环境整治与农村文化建设、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各乡镇(村)建成“乡村舞台”59个,图书馆、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等公共文化场馆与设施全年免费对外开放,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惠民服务的温暖;而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则为农户传授了高品质葡萄、食用瓜种植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各类农业科技,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在敦煌市,浓厚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陶冶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民间文化团队不断“扩容”,民间文化志愿者用快板、小品、戏曲等方式,编创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寓教于乐,展示了新农村的巨变和甜美新生活,逐渐形成了黄渠镇的篮球赛事、肃州镇的敦煌曲子戏演唱、月牙泉镇的书法绘画等“一乡一品”文化专业乡镇。

    一番“环境革命”,群众的生活环境美了起来,“钱袋子”鼓了起来,生活方式也更加积极健康向上。依靠环境整治这个“支点”,酒泉市撬动了广大农村的各项事业。

2018-08-07 ——酒泉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79431.html 1 乡村振兴,从“环境革命”开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