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7月18日
第06版:甘肃新闻 庆阳

【我奋斗 我幸福】从“小羊倌”到“牛老板”

    本报通讯员陈建宗 周永蔚

    在环县天池乡潘老庄村,有一个“80后”小伙子,他专心搞养殖,从年售千只羊到年贩养千头牛,用汗水和拼搏换来了幸福生活,他就是35岁的张臣龙。

    小学毕业后,张臣龙回家当了“羊倌”。长期从事养殖的经历,使他对羊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养羊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4年成家以后,张臣龙过日子的精神更足了,家里的羊群长年保持在100只以上。他一边摸索养殖新方法,一边四处贩卖。到2014年,张臣龙的养殖规模达到了500只,一年贩卖和出栏羊只达1500只。

    当别人看到他养羊养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张臣龙却敏锐地发现,养羊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利润已接近上限。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把养殖重心放在养牛上。

    张臣龙曾到河北、河南等地贩卖羊只,顺便考察过养牛行情。2015年,张臣龙到河北张家口分两批选购了41头牛,进行育肥、繁殖,因为方法得当,养殖很快步入快车道。

    2016年,张臣龙成立了环县臣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有公司作为平台,外销时能产生形象效应,能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养牛。”张臣龙说。

    2017年,张臣龙贩养近千头牛,实现纯利润20万元。

    张臣龙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先后带动周围50多户群众走上了养牛路。

    村民赵登峰种了一辈子地,以前家里养了两头牛,除了耕地,产的牛犊卖不上好价钱。看到张臣龙家的牛膘肥体壮,赵登峰也产生了换牛的打算。

    在上门求教的时候,张臣龙从养殖方法、饲料选购等方面给他传授经验。现在,赵登峰家牛存栏5头,养牛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为了解决饲草问题,张臣龙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以后,采取了“草畜一体化”的养殖思路。“养牛不光费人力,饲料需求量也大。”张臣龙说,今年,他流转土地350亩,加上自家土地,种植了420亩紫花苜蓿。

    张臣龙还购置了粉碎机、磨面机等设备,开办了一个磨坊。张臣龙说:“要是没有好政策,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2018-07-18 1 1 甘肃日报 c75746.html 1 【我奋斗 我幸福】从“小羊倌”到“牛老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