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7月03日
第10版:健康

【专家讲座】关于风疹的一些基本常识

    建议少去人多的地方

    本报特邀撰稿人 魏玉平

    专家简介

    魏玉平,医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主要擅长各种常见及一些疑难皮肤病、性病的诊治。从事皮肤病、性病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学会委员,甘肃省激光医学会委员。

    风疹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在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最为常见。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获得性风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 14-21天。

    前驱期 1-2天。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在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可持续5-6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出疹期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个别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增高所致。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为典型的临床特征。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发生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

    无疹性风疹 风疹患者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无皮疹;也可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患者。显性感染患者和无皮疹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

    感染风疹有哪些危害

    感染风疹后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如果发生于孕妇,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

    风疹的传播渠道与预防误区

    患者是风疹唯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的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可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罹患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

    风疹一般多见于儿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群体中。

    许多人认为提前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便可以预防风疹的发生,殊不知乱用药物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有时还会导致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风疹的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风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病毒株,使用已超过40年。单剂接种可获得95%以上的长效免疫力,与自然感染诱发的免疫力接近。

    风疹疫苗可以单价配方(仅仅针对一个病原体的疫苗)或者与其他疫苗制成联合配方,比如与麻疹、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或者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配制而成的疫苗。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可能出现的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发红,低烧、皮疹、肌肉疼。

2018-07-03 1 1 甘肃日报 c72745.html 1 【专家讲座】关于风疹的一些基本常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