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25日
第02版:要闻

广袤田野焕发新活力

    (接1版)

    主导产业直接关系“三变”改革的质量和价值。“三变”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兰州市结合省会城市人口多、消费需求高的特点,坚持把打造产业平台作为“三变”改革的生命力。

    “什么适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效益高种什么,现有龙头企业擅长干什么就种什么。”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蒋伟传说,兰州市在壮大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设立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把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的特色产业作为“三变”主导产业来扶持培育,形成了“三变+特色种养业”“三变+休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田园综合体”“三变+城市资源”等产业方向,推动了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高效发展。

    二

    好的经营主体是“三变”改革成功的主要“元素”。在推进“三变”改革的过程中,兰州市始终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动“三变”改革的发力点。

    永登县大涝池村位于龙泉寺镇东部,针对弃耕地、撂荒地较多的实际,大涝池村成立了村土地银行信托部,鼓励农民把弃耕、撂荒的土地经营权存入“土地银行”,由信托部整理、评估,量化入股到经营主体。很快,全村就有1000亩土地存入“土地银行”。经过村民大会讨论确定,永登县子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大涝池村的经营主体,全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

    “交给经营主体的每亩地可分红500元,与此同时,村集体每年也有7.2万元的固定分红。”大涝池村党支部书记唐立栋说,村集体收入的60%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30%用于村民二次分红,10%分发给贫困户。

    “如果是入股的贫困户,除每亩500元的分红外,还有每亩21.6元的二次分红,再加上村集体分发的266元,收入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唐立栋说。

    通过引进一批、组建一批、壮大一批,这两年,兰州市各类乡村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已达227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110家,各类龙头企业达160家,经营主体已成为引领“三变”改革的主力军。

    三

    夏日时分的红古川绿意盎然,花庄镇青土坡村迎来了乡村旅游的大好时光。“以前村里的农家乐档次低,吸引不了太多游客,现在大不一样了。”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罗发秀笑容满面地说。

    依托村里成立的青土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青土坡村把农民的房屋折价入股,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合理配股,发展乡村旅游业。

    和村里许多农家乐一样,通过“三变”改革,罗发秀家的农家乐得到了村里旅游开发公司15万元装修资金的支持,档次明显提升,游客接踵而至。

    “收益按集体投入股份和自己股份的比例进行分红,今年收入肯定能上一个大台阶。”罗发秀说。

    推进“三变”改革的过程中,兰州市全力打造“股份农民”,探索形成了“六种入股模式”——土地入股,资源变资产,实行“保底分红+收益分红”;资金入股,资金变股金,实行“固定分红+浮动分红”;技术入股,员工变股东,实行“基础分红+奖励分红”;项目入股,死钱变活钱,实行“基准分红+协商分红”;生态入股,环境变真金,实行“固定分红+出资共建”;机械入股,实物变活钱,实行“保底分红+注资维修”。

    “以股权形式保障各方利益,企业、集体和农户都能从中受益,从而实现‘三赢’。”蒋伟传说。

    目前,兰州市已在32个乡镇、34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入股土地3.85万亩,辐射带动16782农户实现增收,农户获得入股分红860.41万元。全市力争今年年内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2018-06-25 1 1 甘肃日报 c71132.html 1 广袤田野焕发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