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22日
第07版:甘肃新闻 平凉

劳务产业上台阶

    本报记者 朱宇鲲 通讯员 丁小凤

    “上岗前要进行技术、法规常识、安全等方面培训。刚开始干活还要接受技术人员的指导,边干活边培训,挣钱的同时还掌握了不少务果技术。”今年68岁的白宝奎,是灵台县星火乡东岭村村民,家里有8亩果园。这两年,干完家里果园的活以后,他就到果业公司打工,一边务工挣钱,一边学习务果技术。

    去年以来,平凉市将劳务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三大产业支撑之一积极推进。如今,在平凉市,越来越多的人像白宝奎一样通过参加劳动力培训掌握致富技术,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的愿望。

    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平凉市按照“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推进方案、一套保障机制”的要求,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上下贯通、紧密联系的劳务产业发展工作体系;深入调研,集中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全市劳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全面摸清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定期到村、到户、到人开展调查摸底,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有需求培训的劳动力全覆盖;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严格监管培训机构,多层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真正让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在深化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区、和平区的劳务合作基础上,把平凉市务工人员密集的深圳、昆山、西安、兰州、银川等周边城市发展为劳务协作对口城市,拓展有规模、稳定的劳务基地50个;坚持政府引导就业与市场吸纳就业相结合、深化对口协作与基地辐射带动相结合、促进就业与扶持创业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市、县级劳务机构为中心,外联各地劳务市场,内联市县乡村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实现劳动力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

    与此同时,平凉市劳动监察部门通过加强与各地劳动监察部门沟通协作,督促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来自平凉市劳务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市输转城乡劳动力41.5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84亿元,其中输转贫困劳动力3.337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75亿元。

2018-06-22 1 1 甘肃日报 c70740.html 1 劳务产业上台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