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盘小美
什社乡武川村的甜瓜销售火热,后官寨镇李庄村的樱桃、榛子等果树茁壮成长,显胜乡蒲河村香草园的玫瑰、鲁冰花等竞相绽放……精准扶贫号角吹响后,西峰区把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立足“东果、南菜、北畜、西游”四大产业布局,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探索实施“331+”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技术培训、金融扶持、龙头带动等措施,多元化培育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技能培训找到脱贫路子
“拥有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展产业。”温泉镇巨塬村村民赵仲选对此感触很深。
前些年,赵仲选曾侍弄过4亩果园,可由于缺乏科学营务知识,苹果产量低、品质差,辛苦一年,收入很少;加上老伴患有慢性病,儿子做生意亏损欠下外债,家里的日子举步维艰。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针对贫困群众缺乏技术的实际,巨塬村多次组织赵仲选等30余户果农到外地学习果园管理技术,并邀请区果业局、农培中心的专家到村里开办技术培训班。
通过外出学习和专家指导,赵仲选掌握了不少务果技术。2016年,他对原有的4亩老果园进行了提质改造,并新培育了2亩果园。去年,产果的2亩果园纯收入达到8000元。这给老赵打了一针“强心剂”,“6亩果园的产量会逐渐增加,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西峰区坚持把扶智扶技作为脱贫增收的有效手段,变政府“输血”为群众自主“造血”,整合资源,开展培训,围绕“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主题,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甘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结合贫困户自身特点,举办种养实用技术和建筑、烹饪、家政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战斗力”。
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西峰区累计培训农民2.7万人,不少人像赵仲选一样,在学到了一技之长后,找到了增收路子,对生活有了新的期盼。
扶贫资金架起致富桥梁
豆书强是什社乡文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在外务工,每年收入1万多元。2016年,豆书强回到村里,利用申请到的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引进鸡苗、鹅苗发展林下养殖,去年仅养殖一项收入3万多元。“目前还剩300多只鸡,我打算再买一批鸡苗,扩大养殖规模。”豆书强告诉记者,他还搭建了3座大棚种植甜瓜,4月底已经上市,每棚估计能收入1万到2万元。
西峰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精准扶贫贷款,积极探索村级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在全区100个村分别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全区投入互助资金3435.5851万元,扶持贫困群众3074人次,累计发放借款3000多万元。同时,区里列支3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担保,从邮政银行贷款3000万元,扶持有贷款需求且未享受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发放贷款293户1457万元。
今年,西峰区还紧扣“一户一策”计划和“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规划,从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6万元中安排1807.76万元变为股金,安排97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补助资金638.9万元,为51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入股扶贫资金1168.86万元,帮助村里壮大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变身“股东”、享受分红。
“三变”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西峰区恒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在杨咀村曹川组流转土地500亩,一年三季循环种植大蒜、玉米、香菜等,亩产值在6000元到2万元之间。
杨咀村在“三变”改革试点中,动员38户群众以土地、技术等方式,入股恒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原来自己种地没啥效益,如今入股合作社,每亩地有395元保底分红,我还在合作社当管理员,每年工资收入3万元左右。”村民王明说。
同时,杨咀村将曹川组机井、湾廉沟冰瀑群折价入股合作社,与合作社共同打造曹川田园经济综合体。项目建成后,所涉及的杨咀曹川、刘塬组和上刘沟脱组群众将享受分红。
在产业发展中,西峰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主动参与,多元化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温泉镇湫沟村以庆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导贫困户以闲置土地和饲草地等经营权入股,有效盘活了现有资源;董志镇罗杭村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栽植的165亩矮化果树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贫困户按股分红,让群众有了稳定收入;后官寨镇帅堡村招引庆阳嘉沃黄花菜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新建鲜黄花菜加工厂,栽植黄花菜1100亩,带动贫困户入股分红……截至目前,西峰区已有24个村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参与的经营主体35个,入股农民865人,其中贫困户203人,入股的村集体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