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14日
第12版:收藏

【博之美物】

莹光如水照佳人

——承载着古人审美情怀的古代铜镜

    唐菱花形双兽双鸾鸟花枝纹铜镜

    明伯牙鼓琴纹铜镜

    汉尚方七乳禽兽纹铜镜

    金带柄摩羯纹铜镜

    本报记者闵媛 本报通讯员寇少丽

    现代人习以为常的镜子,在古代可没有那么普遍。今天人们使用的镜子,都是玻璃制造的。那么在玻璃发明之前,镜子是用什么做的?答案是铜。准确的来说是青铜。《木兰辞》文中其中描写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木兰用的镜子就是铜镜。本期《博之美物》通过平凉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百余件铜镜向大家展示造型各异、美轮美奂的古代铜镜,“清治铜华以为镜,莹光如水照佳人”一面面古铜镜印证着古人对美的追求。正面光清如水,背面纹饰考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品位和生活。

    以铜为镜 追溯千年

    饰容打扮是人类的天性,镜子是人们懂得装饰自己以后经常要使用的东西,它是利用光线发射的原理而达到看见自己影像的目的。静止的水面也是可用的反射体,远古的人们在河边溪旁汲水捕鱼时,一定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加以利用。等到陶器发明后,就有人以水盆盛水,就近照容,不必出门去了。所以镜子起先叫做“鉴”,其字的原形是“监”。甲骨文的“监”,就作一个人弯腰向盆子里观看映像之状。鉴当做镜子来用。所以“以史为鉴”,就是把历史当做镜子,来提醒自己的意思。

    以水盆照容虽是不花钱的办法,但其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也不能随身携带。故而古人们绞尽脑汁,用聪明才智开始不断实践创新,待到能熔铸金属后不久,人们就尝试铸造铜镜。

    铜镜,也称青铜镜,是青铜器中很小的一个门类。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的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历史考证。正如某些发明创造被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归始于黄帝:“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20世纪70年代,甘肃齐家文化墓葬中先后出土了两面铜镜,距今约4000多年,当属铜镜的初起形式。

    铜镜纹饰丰富 折射社会风尚

    古代很多画作中,常看到女性对着铜镜梳妆打扮。铜镜虽不如现在的玻璃镜照得那么清晰,但在当时条件下,这已是人们最实用的爱美工具了。

    一面面铜镜,折射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倒映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随着铁器、瓷器普及,曾大量使用的青铜礼器、酒器已不再使用,先秦时期先进的青铜技术在铜镜上得到了延续。战国时期,铜镜的春天来了,铜镜逐渐流行,到两汉成为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流行四乳及多乳禽兽纹镜、连弧纹镜、博局纹镜、星云纹镜及“日光”“昭明”等以铭文为装饰的铭带纹镜等。

    汉代,瑞兽、神灵、星云等成为铜镜的装饰元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瑞兽及羽人等,造型夸张,极富想象力,“仙人不老”“与天无极”等镜铭的流行,更是直观地表现出汉人奇幻超逸的神仙世界,反映了汉人的鬼神观念以及祈求祥瑞的文化心理。

    唐代是铜镜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浮雕花样、简单的龙纹、云纹、兽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需要。于是各种花鸟图案出现了,比较流行的有葡萄纹,还有人物故事的。镜子形状方面,唐朝工匠也有不少创新。他们可不满足于简单的圆形,还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镜等。纹饰布局灵活多样,题材丰富多彩,具有异域人文色彩。花鸟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等,都以写实为主,装饰细密,繁缛富丽。盛唐时期,由于金属配比的变化,镜面呈银白色光芒,有厚重、富态之感,极为雍容大气,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唐气象。

    富丽堂皇、大气厚重、华美精良的唐代铜镜成为风靡一时的高级工艺品,备受人们珍视,唐代将铜镜铸造工艺推向了顶峰。在大诗人李白生活的年代,铜镜还作为礼品用于社会交往。据记载,这一风气始于唐玄宗,他将自己生日八月初五设为“千秋节”,庆祝活动结束后,唐玄宗向四品以上大臣颁发铜镜。受此影响,民间百姓也竞相效仿,纷纷将铜镜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并延伸出“祝福长寿”的寓意。

    宋代铜镜为了便于使用,创造了钟形镜和柄形镜。花卉镜是宋代最重要的镜类,浅雕花卉带来的明艳华美,与唐镜花卉的富丽堂皇形成鲜明对比。铜镜也从供贵族、官员使用的奢侈品,转变为随便在大街上就能买到的日用品。但是宋金元时期,铜镜整体工艺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盛向衰。比较流行素面镜,花卉、双鱼、摩羯及人物故事纹镜等,金代还出现了相当部分的仿古镜,装饰题材及工艺呈世俗化和程式化趋势,形成素雅纤秀、古色古香的整体格调。

    在明、清时期,玻璃镜逐渐取代了铜镜,这时期已是铜镜的尾声,制作较为粗糙。铜镜多作为象征吉祥、团圆的信物或礼品而出现。

    明代的铜镜大而厚重,形制多为圆形,大多是纪年镜、吉语镜铜镜等,纹饰有龙、凤、蝠、鹿和花草等,并创新了一套八宝和杂宝图案,以表示吉祥如意。清代的铜镜铸造业已衰落,其主题纹饰有龙、凤、鱼、狮子滚绣球、双喜五蝠等。

    铜镜最终在清代被玻璃镜完全取代。

    镜影流光 绽放光彩

    作为古人照面饰容的工具,铜镜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重典,承载了古人无尽的审美情怀和无限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铜镜的铸造,讲究实用与装饰并举,其正面光清如水,清晰可鉴;背面纹饰考究,辞铭温雅,每一面古铜镜将古人的生活与艺术、品质与追求融于方寸之间;每一面铜镜都是工匠用最好的构思去想、去设计,有的纹饰甚至比现在机器雕刻的画面更加精美和细致,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铜镜源于生活,内涵丰富,既能从中品味流淌几千年的历史文脉,又可以鉴古论今。而铜镜丰富的纹饰、铭文,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的时代特征和人们的历史观及文化导向,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在古代,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铜镜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也体现出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纵观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为流行于春秋战国,鼎盛于两汉,繁荣于隋唐,直到清代才逐步被玻璃镜替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韶光易逝,倩影难留,但通过这一面面铜镜背面的图案、纹饰及文字等,我们似乎可以穿越时光的脚步隐约一窥小轩窗,去瞧瞧正梳妆的才子佳人。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铜镜,虽然已古迹斑斑,但依旧绽放着独有的光彩。

    (本版图片由平凉市博物馆提供)

2018-06-14 ——承载着古人审美情怀的古代铜镜 【博之美物】 1 1 甘肃日报 c69424.html 1 莹光如水照佳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