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泳 通讯员马军华
一座座公园绿树成荫,路旁河畔杨柳依依,房前屋后鸟语花香……平川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突出抓好乡风文明、农村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建设,目前共创建文明村镇35个。
一
“以往碍于面子,借钱办事,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统一了办事标准,人们再也不用攀比了,我们拍手叫好,全力支持。”毛卜拉村村民张明高兴地说。
在共和镇,曾经盛行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婚嫁模式正在改变,不比排场比文化。喜事如此,丧事亦如此,豪华殡葬风日益减弱,婚丧过程中燃放烟花爆竹、奏唱鼓乐等扰民行为也在逐步改善。
平川区从红白理事会机制建设入手,破除婚丧嫁娶中存在的铺张浪费等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作用,扎实开展创建“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营造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共推选出“五星级文明户”459户,最美家庭91户,涌现出“五好”个人136名。
二
共和镇中和村五社的张天升在公路边开了一个电焊加工部,说到当地环境的变化他深有感触:“以前垃圾都是随手丢弃,当地的沙河都成了垃圾河,到了夏天更是臭气熏天、苍蝇乱飞,现在每家都发了垃圾袋,干部和保洁员经常上门宣传,每天定时定点来收集,脏乱差的家庭评不上文明户,环境整洁了,风气也变好了。”
今年,全区加快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村内绿化和美化、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建设,建立垃圾定期清理、保洁维护机制,推进村镇垃圾清理清运、污水排放、建筑材料和生活生产资料堆放等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轨道。
同时,积极探索“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有机融合的有效方式,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12个、环境整洁村42个。
三
“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老百姓对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热切,创建文明村镇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王晓琴说。
今年,平川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共建成综合文化站7个,乡村舞台58个,“一村一场”、农家书屋、宽带网络实现61个行政村全覆盖。引导镇村组建社火队、健身队、秧歌舞队等群众性自发文艺队86支,参与人数达4200余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大拜年、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