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上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经过认真调研、扎实研判,直接切中问题的实质——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招生制度不完善,并着力从三个方面做文章,有的放矢,破解难题。一是做好“扩”的文章,全力扩充教育资源,打赢扩容增量攻坚战;二是做好“疏”的文章,全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有序疏解和规范新生入学,大力解决“大班额”和“择校热”难题;三是做好“治”的文章,全力推进“一体化”改革,从源头治理,着力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发展。
高文琦
如今,提起教育问题,争取“制高点”的家长,“百家争鸣”的培训机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焦虑……这些构成了人们脑海中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刻板印象。教育现状催生出的两大关键词,“择校热”长期高烧不退,“学区房”风头一时无两,家有儿女,父母便难免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操心劳神,耗费心力。
虽然,随着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节节攀升”可谓好事,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也成了阻碍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人人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高品质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一美好期盼呢?
近年来,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结合国家及我省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有关政策,针对小学与初中入学问题,对症下药,开启了以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为主的“一体化办学”之路,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压力开出了一剂良药。
多模式办学,探索资源均衡配置
说到底,教育质量之所以参差不齐,在人们心中形成“好学校”“差学校”的刻板形象标签,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造成诸多焦虑与负担,其根源仍在于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始终未能达到相对均衡这一“顽疾”。如何攻克这“三尺坚冰”,让基础教育回归其应有的本质?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一直以来深入探索,努力寻找突围、化解之策。
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的作用,早在2014年,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就制定了《城关区进一步推进“多种模式办学”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集团、教育发展联盟、教育发展协作体、对口帮扶4种联合办学模式,共组建教育集团1个、教育发展联盟4个、教育发展协作体10个、结对帮扶学校10对,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管理经验、教学模式、优秀师资等方式,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同时该局设立多种模式办学专项经费,实施“捆绑考核”机制,4种模式办学组合覆盖全区83所学校共同发展。在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各共同体通过论坛、座谈、沙龙、观摩等形式,组织开展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专项研讨交流,开展干部、教师、课堂教学、教研、学生体艺活动等交流活动,共享活动场地和科技体验馆等特色功能室,有力推动了各学校的共同进步。比如,城关区中山小学、城关区伏龙坪小学、城关区新华小学、城关区白银路小学、城关区九州小学等原来办学能力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在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学校管理、课堂改革、社会声誉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2015年,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又探索实施了“名校办分校”的模式,创办了宁卧庄小学宁兴分校,新增学位1000多个,扩大了雁滩地区的教育资源总量,为新建学校从起点上提高办学水平进行了有益实践。通过对原有资源的调整和组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再生,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资源捆绑,打通教育公平“经脉”
有了方向,还需要开辟合理的路径,制定更多有效的办法。自此,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开始了一系列“阔斧开山”的行动。
“站在全区乃至全社会的角度去看,强校、名校带弱校、办新校,能达到1+1>2的效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减少一些家长的择校冲动,带动城关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生堂表示。
去年6月,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根据“名校+分(新)校”的模式,成功推动了华侨实验学校碧桂园分校的成立,有力缓解了碧桂园小区周边学生的就学压力。7月,水车园小学与民勤街小学实施了“一体化办学”,有力缓解了这一区域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2017年成功推行“一体化办学”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加大了工作力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兰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发展攻坚行动”精神,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在充分调研并与学校实地座谈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思路,不断创新教育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探索实施符合城关区教育实际的“一体化办学”工作的方案,于2018年5月14日出台了《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关于推进“一体化”办学工作实施意见》,即通过联校办学、联片办学、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在全区区属学校开展“一体化办学”,使38所学校组建了15个联合体。
联校办学是以城区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其他学校为分校,加挂总校分校校牌。总校校长由牵头学校校长担任,分校设立执行校长。办学体在人、财、物高度统一的基础上,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模式运行,总校校长统一领导办学体各项工作。
其中,集团化办学是由一所优质学校牵头选择2至4所相对就近的潜力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管理委员会制度和集团总校制度。
联片办学则是以一所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相对就近的几所同类型学校作为成员,组成联片办学体。
综上所述,随着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一体化办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使各所学校“抱团取暖”,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有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而实现老百姓“家门口就是好学校”的需求与愿望,有力回应和破解了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上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责任担当,托起教育事业使命
没有质量的教育挺不起脊梁,没有效率的公平是假公平。
为了能让“一体化”办学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以强带弱的格局,让水车园小学、通渭路小学、宁卧庄小学、一只船小学等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充分发挥优势,输出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探索实现了七个“一体化”:内部管理一体化、师资管理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学生发展一体化、学校文化一体化、考核奖罚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
据了解,在推进“一体化”办学倡议发出后,城关区新华小学、城关区中山小学、城关区辰北小学、兰州市第48中学、城关区青白石中学等学校主动提出申请,要加入“一体化”。显然,校长们更多的是站在学校发展、城关区教育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把个人的得失放在了一边。这种开明、开放的态度,充分展现了教育人心中的责任与担当。此外,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党委委员、54中校长张俊主动请缨,承担了甘肃省化工高级技校接收办学工作,并在极短时间内摸清了情况、找准了问题、提出了方案。城关区朝阳村第一学校校长王怀忠在扩容增量攻坚行动誓师大会上的表态发言中动情地讲道:“态度是关键,信念是支撑,智慧是法宝,责任是动力,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移走一担,就没白干。不怕困难大于天,就怕意志不够坚,不因问责而动,只为尽责发力。”这些教育工作者所表现出的对事业发自内心的执着与热爱及其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让人有理由相信,兰州市城关区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此外,为了充分保障“一体化”办学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局行办、党办、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教研室、督导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体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考核一体化办学体,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机制和环节;加大了投入力度,从投入上向“一体化”办学体倾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生活动、文化建设等方面,确保“一体化”办学正常运作,对实施“一体化”办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年度表彰和奖励;加强督导检查,积极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绩效评价改革以适应“一体化”办学工作,并实施年度捆绑考核、统一奖惩,同时还开展“一体化”办学视导、督导工作,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邀请教育专家诊断,推动“一体化”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并全面提高“一体化办学”实效;加强舆论宣传,坚持正确导向,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一体化”办学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等。
“当老百姓不再为孩子上学发愁,不再为选择学校盲目焦虑的时候,我想作为教育人的我们内心应该是自豪与骄傲的。因此,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理想。”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生堂说。
根据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制定的三年建设目标,2018年,要建设3至5个“一体化”办学体;2019年,再建设5至10个一体化办学体;至2022年,要在全区范围内整体推进“一体化”办学,力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