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第11版:文摘

见与谏

    陈思炳

    “见”者,自我见识见解也;“谏”者,他人规劝之言也。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往往在于是否正确认识自己之“见”和对待他人之“谏”上。人们对待“见”与“谏”的态度有三种:

    其一,固执己见,不听他谏。这种人自以为是,惯于“我说了算”。历史上很多败将莫不如此,《三国演义》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吕布不听谋士陈宫之谏而命丧白门楼;马谡不听副将王平之谏而痛失街亭……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人,每个人在认识事物时,都会受到自己主观上的制约。当我们听取他人之谏时,就是借用他人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借用他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以最小的偏差做最正确的决策。

    其二,妄听他谏,没有主见。民间流传的“老翁、孩子和驴子”的故事,讲的就是这种人。有个老翁和孩子回家,孩子骑着驴,老翁跟着走。过路人责备孩子不晓事。老人和孩子便换了位置,老翁骑驴孩子徒步。旁观的妇女又说老人不疼孩子。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农民看见他俩骑在一头驴上,又说他们对牲口太残酷。于是,他们干脆都下来步行,牵着驴子走。又有人笑他们是呆子,放着现成的驴子不骑。最后爷俩选择抬着驴子走。由于所处的地位和了解情况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的意见千差万别。究竟谁的意见是应该采纳的,谁的意见是值得商榷的,谁的意见是完全不对的,唯一的标准是看谁的意见最符合客观实际。

    其三,善听他谏,拿出主见。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80万大军压境,吴主孙权召集群臣商议是战是降。结果,大家争议纷纷,主降的一派说,作战如“负薪救火”,不可“妄动甲兵”。主战派说:“力主降议”者,都是些“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孙权说:“卿且暂退,容我三思。”后来周瑜向孙权献了破曹之计,孙权遂当机立断,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说:“如诸将官吏有再言降曹者,与此案同!”这之后,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才有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一个人的主见,不是来自自己头脑里的主观成见,而是来自客观实际。要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必须做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多听群众意见。并且,不要使自己脑子单纯成为意见和材料的“仓库”,而是要成为意见和材料的“加工厂”,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他人之“谏”中加工出自己的“主见”来。

    (摘自《北京日报》2018年3月27日)

2018-06-08 1 1 甘肃日报 c68449.html 1 见与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