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07日
第11版:百花

生长在庄稼地里的童话

    李培洁

    惊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吉泰老先生不幸于5月24日去世,享年85岁,悲痛惋惜一下子涌上心头!他始终用一把锄头养育儿女,一杆纤细的笔触书写人生,痴迷地徜徉在儿童文字创作之中,抒写着人间的真情厚爱。临终之际,得知自己的童话集《快乐的小公鸡》出版了,他竟奇迹般坐了起来,摩挲着书的封面,努力睁开视力极弱的眼睛,深情地抚摸着连说:好好好……

    金吉泰是苑川河畔、榆中县金崖古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的《特别使命》发表后,引起文坛关注,从此在文学艺园里精心耕作,呕心沥血。半个世纪以来,金老师亲眼目睹坠毁在故乡山头的日本轰炸机;谛听营盘岭上解放大军的炮声;土改时丈量分田地的喜悦;骑马参军去抗美援朝的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困难时期的坚强与忍耐;包产到户后大棚里隆冬盛开桃花的欣喜……这些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场面都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把中国农民的仁厚、勤劳、智慧和尊老爱幼、善良质朴这些传统美德,全都融入灵禽智兽、天地奇观的形象、物象中,转换为小读者纯美而健康的精神世界。

    最初,他把富有童话味儿的断指再植临摹下来,写成一篇童话《大拇指头历险记》,一下子打开了小朋友们探索好奇的天窗,被他们喜欢和接受。自此,《月牙泉的天马》《莫高窟的纤夫》《麻屋子红帐白胖子》《白瓜华莱士》相继发表。家乡高擎的防雹点、低洼的养狐场、绿油油的菜地、红彤彤的苹果园、黄泥抹面的陶瓷窑都成了他创作童话的素材。他说自己虽没有“夜莺”的歌喉,却依然想竭尽全力成为小读者心中最真挚的童话歌者。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金老师先后创作了童话集《戴金戒指的小猴子》《田园童话》《金吉泰儿童文学精品集》《醉瓜王》《妈妈是吉卜赛人》《天生童话》《枫叶童话》等。不少作品被转载,其中有作品入选国家级儿童文学典藏选本。他的童话作品亦如他的人品,充满着醇厚的特质、善良的品质和内敛的精神,以细腻柔和的笔调,把善良、正直、真诚和美丽全都编织在自己的作品中,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他的每一篇作品都透射出精神上的执著——在奇思妙想的叙述中,包含着一份真实、一份激情、一份唯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这天,周边学校、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聚拢到他家,依偎在金爷爷身边,听爷爷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到《哑树》的时候,孩子们总会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眼泪。从那时候起,他立志要用童话使孩子们“哭出声音,笑出眼泪”。他曾将自己的童话《葵花》改编成哑剧。演出那一天,台下的学生和老师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步入人生暮秋的金老师,创作雄心依然不减当年。2010年夏天一个炎热的傍晚,夕阳搅浓了金老师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心愿,也坚定了他在戏剧领域里一展身手的决心和信心。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的榆中,玄奘西游、文成公主进藏、李自成归隐青城、成吉思汗英灵等等事件,都曾在榆中这片沃野厚土上呼啸而过,豪气逼人,也曾留下了多少回肠荡气、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

    金老师决意将本地素材的民间故事改编成秦腔剧本,搬上戏剧舞台。《邸娘娘嫁女》就是金老师创作的秦腔剧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表现了“好人有好报,官民一家亲”的和谐主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节期间,榆中川东地区的接驾嘴村文化活动广场上聚集了从四乡八村赶来的观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当大幕拉开,舞台上首次登场的本土王妃和郡主第一次唱出了本土的地名和土特产,黄家庄的稻米、邴家湾的苴莲、金家崖的水烟、夏官营的古国京城、还有兴隆山的风景等……绘成一幅幅地域特色鲜明,历史风情浓郁的斑斓画卷,使家乡的老百姓身临其境,感到格外亲切。金老师像一位忠实的观众,站在台下凝望着自己的心血,清癯的面庞上透着岁月的沧桑、种田人的敦厚质朴。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疏漏一丝一毫的细节。锣鼓敲震,胡琴悠扬传出,善良仁厚的邸娘娘,娇贵可爱的郡主,深明大义的明肃王……当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在榆中百姓的眼前出现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伴着称赞声,老人的双眼湿润了……

    榆中县秦剧团对剧本进行了认真修改,使其更加符合秦音的演唱标准,并邀请省上相关专家、艺术家进行研讨、执导,力争将这部本土大戏打造成榆中特色的文化品牌,使其走向更加广阔的文化市场。金老师的创作热情更高了,劲头更足了,随后又创作了另一部本土大戏《石洞记》,主要讲述李自成归隐青城的历史事件。

    童话创作是金老师毕生致力的事业,而在他身上更加令人敬佩和熠熠生辉的是,他为发展壮大甘肃的文学创作队伍、扶持基层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不懈努力。榆中作者尤效清、杨秀珍、马得祥,农民书法家邴翠林、邴如宏姐弟都是受益于金老师的突出代表。众多作者因为金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写作积极性高涨。而这些平凡的农民作家、普通劳动者人生的点点滴滴,都闪烁着金子一样的光芒,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2018-06-07 1 1 甘肃日报 c68240.html 1 生长在庄稼地里的童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