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干部更须奋勇当先,真正做到想为、会为、敢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思想教育、选贤任能、考核评价、容错纠错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系统配套、务实管用的新思路、硬举措。此举对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是打造新时代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担当与作为是领导干部的本分与天职。现实当中,恪尽本分、忠于职守的好干部比比皆是,但也有少数不担当、不作为的庸官、懒官、太平官。比如有的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干部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严重,对应尽事项“推拖绕”;有的干部“宁可不干事、以求不出事”,碰到困难找借口,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干部奉行好人主义,遇事明哲保身,缺乏较真精神,不敢动真碰硬;还有的干部干工作得过且过,消极懈怠情绪严重。
这些不作为的干部,或是动力不足“不想为”,或是能力不足“不会为”,或者是担当不足“不敢为”。其背后,是“四个意识”树得不牢,党性观念严重缺失;是政绩观严重扭曲,宗旨意识严重淡化;更是官德官品严重滑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形象,而且破坏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甚至影响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与创造力,必须刮骨疗毒、连根拔除。
牢记使命担当,切实解决“不想为”的问题。“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甘肃经济发展滞后,基础条件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要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弥补发展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尤其需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广大干部都应当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同时,各地各部门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科学有效地发挥好考核评价作用,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有为才有位,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治庸治懒、问责追责,将“不想为”彻底转变成“想为”“不得不为”“必须为”。
增强本领能力,切实解决“不会为”的问题。“本领有多大,天地有多宽”。新形势新任务给广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高素质、专业化必须成为干部队伍的“标配”。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仍存在能力不足、经验不足、底气不足等问题,不仅干不成事,还阻碍了全局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胜任其职有所作为,就必须努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干部的专业知识、能力培训,注重培养其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同时,还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针对这些要求,广大干部自身也要努力补短板、填弱项、扫盲区,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学习与实践中成长为“会为”“能为”的好干部。
制度撑腰鼓劲,切实解决“不敢为”的问题。进入新时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需要一大批“闯将”“尖兵”冲锋陷阵。特别对甘肃而言,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脱贫攻坚的压力,环境保护的压力,甘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敢作敢为敢担当的干部。如何为这些“闯将”“尖兵”撑腰鼓劲、保驾护航,并吸引更多的干部加入“敢为”的行列,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是关键。《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释放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这些“利好”消息,对于想干事能干事却因各种原因瞻前顾后的干部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各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既要为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错误提供试错空间,又要为容错机制划定依纪依法的前提与底线。同时,还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用真情关怀好干部,用真意爱护好干部,破除“不敢为”的枷锁,打造“敢想”“敢拼”“敢为”“善为”的干部队伍。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干部更须奋勇当先,真正做到“想为”“会为”“敢为”。同时,要理直气壮地为他们撑腰鼓劲,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充分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