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5月27日
第02版:要闻

【三年决战奔小康】拔掉心里的“穷根”

—— 关注“精神扶贫”系列报道之二

    (接1版)

    “补钙针”“强心针”“营养针”,三剂良方拔掉心里的“穷根”

    “扶啥贫,我觉得现在就挺好。”2016年3月,酒泉市委组织部帮扶干部走访岷州村三组贫困户肖金福时,着实碰了个“硬钉子”。当时,包括老肖在内的大部分群众都认为精准扶贫就是搞形式、走过场,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群众、与村组干部交流后,帮扶干部发现,岷州村一些贫困户之所以思想保守、安于现状、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勇气,是因为村党总支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不强、组织力弱化,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全方位的“寻病问诊”后,酒泉市委组织部为岷州村开出了“药方”,决定把第一剂“补钙针”先打给村党总支。

    为了确保“药到病除”,酒泉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员干部多次到岷州村开展调研,主动与村党总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了“主题党日”活动与精准扶贫、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协调村党总支与邮电巷社区党委、邮储银行瓜州支行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通过组织建设共抓、党员人才共育、党建资源共享、脱贫攻坚共推,在提升村党总支党建工作水平的同时,有效整合了各方帮扶资源,构建起了城乡互动、同心同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局面。

    群众发展信心和动力依然不足,怎么办?酒泉市委组织部推出了第二剂“强心针”。选派3名帮扶干部常驻岷州村,走进贫困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面对面沟通交流,手把手算对比账,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计划。同时,支持岷州村在村委会、产业园区分别建成党群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和党群实训中心,协调市县各部门的技术骨干上门开展常态化培训,现场讲解、指导种植养殖技术,使群众掌握了发展生产、依靠双手致富的本领,萌生了不愿贫、不愿穷、不甘落后的念头,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和“主人翁”意识。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能确保岷州村的长远发展。为此,酒泉市委组织部把第三剂“营养针”对准了岷州村的教育。在解决了岷州村小学饮水安全、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的同时,2017年7月,酒泉市委组织部在岷州村开展了“精准扶贫暖民心·同心共筑大学梦”主题党日活动,为岷州村2017年新考录的10名大学生每人发放了4000元的“精准扶贫助学金”,使发展教育、重视教育、办好教育在岷州村蔚然成风。

    “党建+金融+产业”,三记重拳推动乡村振兴

    经过调研,酒泉市委组织部发现制约岷州村群众发展的一个根本难题是资金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酒泉市委组织部为岷州村量身定制了“疏勒先锋贷”这一“党建+扶贫”贷款的新品种,打出了第一记借力发力的“金融扶贫拳”。通过将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结果、群众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与银行授信星级、授信额度挂钩,市委组织部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在党员、群众中开展“四色”信贷业务,信用贷款由原来的“春贷秋还”放宽到可以循环支用、随贷随还,还款时限延长到了3年,不仅为党员群众提供了产业发展资金,也为教育管理党员群众找到了经济抓手。

    “以前办贷款要一趟趟地跑,现在在家门口就把5万元贷到手了。”瓜州县梁湖乡岷州村村民张科平说。在“党建+金融”扶贫形式的带动下,目前,瓜州县已经在全县24个贫困村、7个农村乡镇推广“疏勒先锋贷”金融扶贫模式,设立31个“疏勒先锋贷”金融扶贫服务站,共有8328户党员群众获得无抵押低息贷款2.6亿元,减少利率支出1216万元。

    解决了资金问题后,酒泉市委组织部乘势而上,将精准扶贫的“重拳”盯准产业。岷州村紧扣“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这条主线,通过采取“党委政府主导、产业支部牵头、党员先锋带动、项目资金扶持、群众自愿参与”的方式,在岷州荒漠戈壁上成功打造了岷州村党建引领攻坚富民产业示范园区,新建日光温室140座、钢架大棚100座、特色养殖小区2个,引进1.5兆瓦光伏产业项目区1个,并成功接入物联网技术,形成了集观光农业、智慧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创新探索“党建+光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在岷州村村委会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实现长期稳定收入6万元,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难题。

    岷州村地处戈壁边缘,自然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为此,酒泉市委组织部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作为重点,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环境整治拳”。连续两年,每年三月,市委组织部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在岷州村开展一次“迎春播绿美化家园”主题党日活动,带领群众共同植树造林。同时,在群众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上,规划打造了167亩以桃树、杏树为主的经济林。此外,指导岷州村搞乡村规划、硬化生产通道,实施“厕所革命”,实现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的科学隔离,把零乱的院落打造成了集种植、养殖、观光为一体的多元化庭院经济发展样板,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了脱贫致富的“增收园”。

    “进行曲”“和谐曲”“协奏曲”,三曲同奏构建和谐家园

    在岷州村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酒泉市委组织部始终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助推岷州村长远发展的“助推器”,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脑袋也要“富起来”。

    为了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酒泉市委组织部帮扶60万元,在岷州村建成了全市第一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专家讲政策、党员干部讲党课、专业技术人员讲技术、先进典型讲经验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政策解读、理论学习和科技培训,激发了群众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奏响了一支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酒泉市委组织部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入手,全力革除陈风陋习,唱响了移风易俗的“和谐曲”。帮扶干部积极指导村党总支按照依法、简洁、易行的原则,依法修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婚丧嫁娶事宜简办新办,真正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格局。

    为了打造岷州村长治久安、行稳致远的发展机制,酒泉市委组织部积极指导岷州村探索“党建+治理”形式,创新实践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基础、德治为保障、村民自治为根本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路子,奏响了一支治理有效的“协奏曲”。通过成立“道德评议团”,开展以“群众说身边事例”“乡贤论是非对错”“榜上亮正反典型”为主要内容的“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成立“百姓参政团”,让群众共同讨论产业发展、惠民实事和重大事项,保证百姓在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积极开展“法律点亮生活”主题行动,开办“法律超市”,将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转化成为切合群众需求的法律服务产品,引导党员群众学法、懂法、用法,逐步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由弱到强”、全民法治意识“由淡到浓”、社会治理“由乱到治”、乡风民风“由差到好”、社会治理“由管到议”的“五个转变”。

2018-05-27 —— 关注“精神扶贫”系列报道之二 1 1 甘肃日报 c66236.html 1 【三年决战奔小康】拔掉心里的“穷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