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5月25日
第04版:脱贫攻坚

“缝”出致富路

    本报记者 洪文泉 杨唯伟

    走进广河县庄窠集镇大庄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村中心的“电商扶贫示范点”。进入示范点的产品展示室,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护肩、护膝、护腰、马甲、皮裤等成品,这是本地村民的作品,也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旁边的生产车间里,10多名妇女正在忙着操作缝纫机,加工产品。见到记者,村民马苏飞叶停下手中的活说:“自从村里有了电商示范点,我们在家门口干‘裁缝’挣钱,工作稳定,还能顾上家。平时我都是边带孩子,边干活,两不耽误!”

    这样的场景,在三年前的大庄村还看不到。大庄村位于广河县东北部,是县里最偏僻的山区村之一,农业生产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困难,扶贫攻坚难度很大。村里485户,有31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首先让他们从穷窝窝里挪出来是关键。“村里搞了两次易地搬迁,2005年搬迁了180户,2014年搬迁了160户。”大庄村村支书马福荣介绍说。

    “我们第一批就搬下来了。”马苏飞叶说。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很多,但发展的道路似乎没有明显的改变。

    马苏飞叶家里有5亩地,一年仅能收入3000元左右。和村里许多家庭一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在外打工赚的钱。

    “丈夫在陕西打工,一年下来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几年他腰疼得厉害,力不从心了。”马苏飞叶说,自己之前去新疆摘棉花,但时间短,收入还是不行。因缺少稳定的就业渠道,2014年马苏飞叶一家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列。

    2015年,镇里在大庄村的易地搬迁点建起了电商扶贫点,通过企业带动,帮助附近的村民就业,马苏飞叶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我们做了很多动员工作,最后有40多人报了名。”村支书马福荣说,即便如此,情况也很不乐观,报名的40多人经过几天的培训,最后留下的仅有五六个人。“缝纫是细活,很多人一试,觉得自己不行,就不来了。”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电商扶贫点的员工,马苏飞叶坚持了下来,“刚开始干得慢,心里特着急,熟练了就好了。”马苏飞叶说,“工资是计件的,马甲一件是4元,现在我一天轻轻松松就能做上十来件。”

    2016年,马苏飞叶怀上了小女儿,但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怀孕8个月时,我还来上班呢。”马苏飞叶说,去年女儿出生不到一岁,她又继续恢复工作了。如今,她都是推着女儿的学步车,带着她一起来上班。

    “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马苏飞叶说。通过勤奋劳作,2015年马苏飞叶一家就成功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看到马苏飞叶家的变化,很多中途放弃的村民,又重新有了劳动致富的信心,纷纷回来了。现在,“裁缝”有30多人了。

    “虽然现在村里还有69户建档立卡户,只要大家都动起来,脱贫就不是一件难事!”马福荣说。

2018-05-25 1 1 甘肃日报 c65951.html 1 “缝”出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