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5月24日
第10版:走遍甘肃

【印象陇原】古坡草原忆《秦风》

    芳草萋萋

    山路弯弯

    古坡草原 本报通讯员 刘海天

    悠然自得 本文图片由甘谷宣传部提供

    本报通讯员 刘海天

    马在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在《诗经·秦风》中,有这样的句子:“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其中的“黄”指的是黄颜色的马。根据朱熹的注解,这首诗是秦康公(时为太子)送舅舅晋国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时所作。

    《诗经·秦风·驷驖》中,则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这样的句子,说的是驾着车去狩猎的情况。而在《诗经·秦风·车邻》中,则写道:“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干脆就叫“嬴驷”,名字与马有关。种种文献和考古表明,秦人非常重视车马,这可能与秦人在西陲经常要与西戎作战有关。

    西周时,西陲秦人的任务之一就是给周天子养马。后来秦人因为保卫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最终成就了“六王毕,四海一”的历史功绩。汉代学者贾谊在《过秦论》中,把秦国一统天下的史实比喻成“振长策而御宇内”,就带着深刻的秦人马文化痕迹。“策”指马鞭,“御”指“驾车”,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像挥动长鞭赶马车一样统治天下”。

    秦人重视马,也擅长养马。今天的甘肃省礼县、秦州区、甘谷县一带,相传是秦人养马的地方。甘谷县古坡草原,正位于这个区域之内。眼下,草原上风光正好:黄花金满地,芳草碧连天,马牛羊各自吃草,神态安然。与两千多年前不同,现在这里的主要功能不是养马,而是观光和消夏。

    举头四望,地远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站在古坡草原眺望,顿觉心胸开阔怡情悦性。牛羊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幅水彩画。牦牛回头观望,并不怕人。马却是警惕性较高的,见有人来便急着避开,在倾斜陡立的山坡上迅速奔走。飞檐走壁,这个形容武林高手的成语,用来形容这些马正好合适。或许这是因为,现在的马虽然已经不用作战,但千万年积累在基因里的本能,还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有人骑着摩托车,直驰到最高的山梁之上,依靠着车仰望苍穹。此刻,这个看风景的人,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的这首诗,可以用来抒发在古坡草原的感受,只是要把“敬亭山”改成“绿草原”。一般,人们用“飞禽走兽”来形容鸟类和兽类的运动形态,在古坡草原却有点不同:这里的牲畜能爬悬崖峭壁,貌似会飞。这里的野鸡却在草原上溜来溜去,好像散步。“你看那边山顶有个凉亭!”我的惊喜没能持续几秒,马上被朋友告知“那不是凉亭,是几只牛羊上到山顶了”。由此,我对这些动物的超能力和上进心,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来古坡草原避暑的人越来越多。古坡草原面积有14万多亩,具有长江流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7.4摄氏度,属于高寒阴湿地带。这样的气候,使这里自然成为消暑纳凉的胜地。由于尚未开发,九墩牧场一侧的古坡草原保持了原始风貌,没有什么垃圾污染和人类痕迹。

    说到牧场,有人会想起《敕勒歌》中的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形容古坡草原并不合适——这里的天是蓝的,四野清晰,不用风吹就可以看见牛羊,因为草并不高。一眼看去,马牛羊就像绣在绿色大地毯上的花,不过是会动的花儿。

    有趣的是,古坡草原上的牲畜,都无人监管。附近群众把它们放到山上,任由它们自己生活。等到了季节,再来把它们牵走,或是使用或者卖掉。在牧场范围内,马牛羊有很高的自由度,不用担心饥渴,不用忧心天敌。人们经常用“放羊”这个词调侃学生们没人管,在古坡草原上能够真心体会到这种含义。

    甘谷县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在地理上较为特殊。相邻的两座山,因所属流域不同,植被对比非常明显,山的形态也不一样。一边是“烟里黄沙遮不住”,一边是“绿草如茵看不足”,鲜明的对比成就了一大风景奇观。从甘谷县城去古坡草原的路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样的景象。路上见到的另一处景观是古风台,传说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有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价值。

    古坡草原又名“四县梁”,位于礼县、秦州区、甘谷县、武山县四个县区交界之处。这在文旅发展上是个优势,相当于拥有四个县区的潜在游客群体。经验限制了想象力,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在黄土遍地的甘谷竟然还有这样一块如画宝地。

    只有和草原上的牛羊确认了眼神以后,才能自信地告诉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一个人当然应该拼搏奋斗,但是,要觉得累了,可以到这里小憩一下,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2018-05-24 1 1 甘肃日报 c65824.html 1 【印象陇原】古坡草原忆《秦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