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5月23日
第07版:综合要闻

德吉新村:开启幸福新生活

    (接1版)短短几年时间,德吉新村的搬迁群众得到了户均一座日光大棚、人均1.5亩高产地的“硬件扶持”。在政府的帮助下,不少村民参加了农技部门免费送上门的技术培训,种起了蔬菜大棚、走进附近的农业企业打工。

    从去年7月份开始,村民齐海蓉在村子旁边的科技示范基地里承包了2座日光大棚,种起了香菇。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她的香菇2个月就能收3茬,半年的时间,获得了1万多元的收入。

    “干这活儿也不需要重体力,我们农村妇女一个人完全应付得来。”齐海蓉笑着说,以前在安远镇白塔村的时候,去打工别人都不要女工,现在自己种大棚,家里人在外打工,还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

    香菇种植让大山里出来的农牧民学到了新技术,也尝到科技带来的甜头。大伙儿逐渐明白,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务农不再是“出力不赚钱”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村民对政府的政策越来越有信心,脱贫致富的观念也随之更新,只要是政府提倡的“新鲜活儿”,大家都愿意试一试。

    去年年初,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远大集团,在松山镇南阳山生态移民区试种了5000亩藜麦,收成出乎意料地好。看到藜麦成熟时五彩斑斓的田地,德吉新村的村民们心热了,当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藜麦比豌豆青稞更易种、更好卖时,大伙儿更加坐不住了。

    藜麦的试种结果和群众的热情,让这种来自南美洲的“稀罕玩意儿”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个新产业。今年,当地开始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以天祝县南阳山德吉、祥瑞、鞍子山等移民区为核心,落实种植了3万亩藜麦。

    “除了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县里还对种植藜麦的农户给予每亩400元的生产资料补助。”松山镇党委书记张学俊介绍,如今的藜麦在松山镇人均种植面积达1.87亩,人均毛收入2800多元,等到明年发展到5万亩,大家的收入还能翻一番。

    住得舒服、过得踏实,让德吉新村几乎成了安居乐业的“代名词”。截至目前,德吉新村已经有来自各山区乡镇的894户3907人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四成。不仅村里水电路全通,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商业门店和文化广场应有尽有,家门口还发展起各种致富产业。走出大山的德吉新村贫困群众,正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住进新房子,种起新作物,用满腔的热情,一起为“幸福平安”的新生活努力奋斗着。

    (本报天祝5月22日电)

2018-05-23 1 1 甘肃日报 c65584.html 1 德吉新村:开启幸福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