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第02版:要闻

丹霞辉映百业兴

——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透析

    (接1版)2017年,小镇接待住宿游客32.6万人次,各类经营户实现综合收入2.74亿元。

    七彩镇的建设运营出自张掖市山水文旅集团,这是一家隶属于张掖市政府的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以来,已累计募集资金10亿元,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引导和撬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投资开发,为张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提升提供了强大引擎。

    有了投资的支撑,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相继完成:丹霞快速通道和丹霞景观大道竣工通车、丹霞景区游客中心、河西民俗博览园相继建成运行……

    此外,丹霞景区还建设了数据中心,建立了便利实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营销系统,改造通信基站,实现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

    营销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先后开通运营旅游包机149班、旅游专列300多趟,冠名开行“金张掖号”“裕固风情号”等品牌列车,累计邀请2000多家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和300多家境外知名旅游企业到张掖考察踩线,组织人员前往北京、上海等100多个城市举办旅游宣传推介会和产品营销。

    优质的资源,日趋完善的功能要素,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吸引了专业的投资团队。2018年春节刚过,盈科旅游创始人梅向荣带着考察队伍来到了张掖。

    这是国内一家致力于旅游资源营销策划和包装推广的行业巨头,拥有200余家分公司和1万多家营业部。梅向荣表示,张掖有着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禀赋,完全可以打造成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盈科旅游可以为张掖的景区推广、运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

    打造品牌魅力增

    旅游发展,离不开“软件”。在这方面,张掖闯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子——

    今年3月26日,张掖市举行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2017颁奖典礼暨2018启动仪式,281个单位或个人分享百万元大奖。

    2014年以来,张掖市每年拿出100万元,对提升张掖美誉度、扩大张掖知名度贡献突出的个人及团体进行奖励。4年来,累计征集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宣传张掖形象的作品1.2万余件。

    人人关心城市旅游,人人宣传城市形象——2017年7月,张掖市参与央视热门节目《魅力中国城》竞演,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当地群众通过网络踊跃投票,全民宣传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旅游发展,资源禀赋和硬件设施很重要,软件服务更关键。”张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贤说。近年来,张掖市组织实施“百千万”旅游人才培训项目工程,市财政列支600万元,先后选派120多名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城市培训锻炼。

    对此,不久前从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归来的张掖华辰国际大酒店总经理王贵玺深有感触:“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大到酒店精细化管理,小到餐饮菜品研发,就连房间卫生清洁的标准也细微到了毛发清理上。”今年以来,该酒店一直位列携程网张掖市区酒店满意度评价排行榜首位。

    优质的市场环境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张掖市制定出台旅游重大投诉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暂行办法,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支队和100万元的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基金,连续四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活动。

    旅游发展还需要丰富业态产品。张掖市注重发展文化体验展示、体育运动、研学旅游、养生旅游、红色旅游、医养旅游、会展旅游的同时,积极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滑冰滑雪、赛马赛车、低空观光等新型旅游项目和产品,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丹霞老雷”写传奇

    旅游业融合度高、覆盖面广、拉动力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功能。对于这一点,雷兴义的转型之路便是生动诠释。在百度百科上,这位56岁的农民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丹霞老雷。”

    老雷的家,在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紧临着七彩丹霞景区。

    2002年的一天傍晚,牧羊归来的老雷和夕阳下的七彩丹霞一起定格在了一名记者的镜头中。

    “这有什么,里面的颜色比这里更漂亮!”在老雷的指引下,那个名叫王学怀的记者进入了这片当时鲜为人知的绚烂之地。

    王学怀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连续获奖,引得大批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丹霞老雷”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此后,姜文来了,张艺谋来了,钱雁秋也来了。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三枪拍案惊奇》《长城》以及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接连亮相……张掖丹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10年,老雷贷款40万元,建起了集餐饮住宿一体的农家乐,名曰“丹霞老雷”。如今,“升级版”的“丹霞老雷”每天可接待近百人。旅游旺季,这里一房难求。

    老雷所在的南台村也靠着旅游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全村建起农家乐、客栈103家,118户加入了丹霞旅游专业合作社,193户农民入股河西印象民俗文化旅游公司,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的超过600人。2017年,南台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225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9%。

    如今,像南台村这样的专业旅游村全市已有51个,农家乐多达836家,越来越多的农户端上旅游“金饭碗”,走上小康致富路。

    旅游旺,百业兴。截至目前,张掖市的旅游住宿单位已达725家,旅行社网点、旅游汽车公司、智慧旅游公司以及户外运动组织遍地开花,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

    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张掖的经济结构、产业机构以及城市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张掖市三产比重逐年提升,步入了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为主的良性循环。

    描绘新图再出发

    今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勾勒出壮阔的美好蓝图。张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新坐标,从而确定了新目标,那就是建设“户外体验旅游区”,成为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

    蓝图已绘就,号角正嘹亮。旅游强省建设,张掖怎么干?

    未来几年,张掖市将全力打造“一区三带”:丝路古郡核心旅游区、地貌奇观——草原风光生态旅游带、丝路文化旅游带、黑河沿岸原生态乡村文化旅游带。到2020年,力争全市过夜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旅游投资总额、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实现四个“翻一番”。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宏伟蓝图点燃激情,发展征程催人奋进,张掖旅游这艘巨轮正以全新面貌,扬帆起航、破浪前行。

2018-05-01 ——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透析 1 1 甘肃日报 c61911.html 1 丹霞辉映百业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