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24日
第07版:甘肃新闻

【先锋引领】反腐尖兵 书写忠诚

——追记酒泉市肃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韩育民


    本报记者 朱婕 朱雅琴

    春天到来的时候,院里的三株小核桃树绽出了嫩绿的新芽。然而,一年前种下它们的韩育民却看不到了。

    2017年11月20日,46岁的酒泉市肃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韩育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也没能醒来。

    单位里,同事们依然习惯抬头望向二楼的窗口,夜深时,那里常亮着的灯再也没有亮起;

    在家中,女儿多希望和爸爸再聊聊学校里的事情,再听一听爸爸鼓励的声音;

    ……

    韩育民的生命定格在他为之奋斗了22年的工作岗位上,他用尽一生诠释了一名检察官的忠诚和奉献。

    一次缺席

    同事眼中,韩育民是那个压阵脚的人,从来不会缺席。

    “只要有他在,我们只管放心往前冲。”

    2017年11月21日,上午9时,肃州区检察院准时召开会议,10分钟过去了,从来只会提前到会的韩育民迟迟没有到场,电话无人接听。同事打开韩育民办公室的门,发现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一次缺席,竟成永隔。

    11月20日16时,韩育民最后一次走进办公室,再也没有出来,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话。和往常休息时没有什么不同,他的眼镜放在身边,好像他只是有点累,短暂休息后马上又会站起来。

    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2017年干部健康体检档案卡,他实在太忙了,一年快要结束了还没来得及抽出时间去参加体检。

    他有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每天早晨6:30至7:30收听新闻。韩育民的办公室在检察院办公楼二楼,在为数不多不出差的日子里,他早上7:45会准时坐在办公室,制定当天的工作计划,写党员学习笔记,他的党员学习笔记总是全院写得最用心工整的那一份。

    斜对面办公室的陈晓亮是韩育民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年轻反贪干警,早晨碰面打招呼时,韩育民总要问一句,“晓亮,你今天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同事张尧戈正在准备司法考试,工作间隙,韩育民会走到他身旁,拍拍他的肩膀:“小张,司考压力是不是很大?注意安排好单位工作和复习考试的时间。”

    干反贪,加班加点再正常不过,一年中至少有200天韩育民是在加班中度过的。上案子时,审讯结束往往已是凌晨,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办案点和指挥室就成了第二个家。

    多年来,同事们都有一个习惯动作,早晨上班、晚上下班走到单位门口,总会抬头看一眼他办公室的窗户。他们知道韩检在那儿,不会缺席。

    一次出发

    2017年3月的一天,韩育民接到通知进入一个专案组,从酒泉前往1200公里外的庆阳,异地交叉办案。

    韩育民从事反贪工作的第22个年头,他又一次出发了。

    在路上,韩育民和同事说:“我们干自侦,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否则今天是你查别人,明天就是别人查你。”每一次行动开始前,韩育民都不忘重申这句话。

    抵达庆阳,对接案情、展开调查、争分夺秒……韩育民,身高一米八,穿着一双运动鞋,走起路来,迈出一双长腿,与他并肩行走的人小跑着才能跟得上。

    过去一年,韩育民太忙了,太累了。他在酒泉、庆阳、华池、兰州、定西和西安之间不停奔走,许多个深夜和凌晨,他在与嫌疑人的“攻心斗智”中度过。

    同事张志文还原了韩育民的平常一天。这也是2017年3月至10月间,韩育民在庆阳专案组工作的200多个日夜的常态。

    7时45分,定西,审讯相关犯罪嫌疑人。

    12时35分,审讯结束。

    13时05分,从定西出发,赶往庆阳市华池县。

    18时10分,到达华池,赴嫌疑人工作单位取证。

    20时40分,取证结束,回到临时办公点。

    21时05分,晚饭后,开始筛选证据,并梳理、归类、存档。

    23时20分,和专案组组员开会,总结当天工作,布置第二天任务。

    24时20分,同事经过韩育民房间时,灯依然亮着。

    ……

    一场较量

    2006年,韩育民所在的肃州区检察院接到任务,协助查办酒泉市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案件嫌疑人富某曾在公安机关工作多年,反侦察意识较强,面对审讯,一言不发,侦查一时陷入困境。

    审讯犯罪嫌疑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一场复杂的心理战。

    韩育民心里清楚,要想犯罪嫌疑人打开“话匣子”,必须找到他们的心理支点,戳中这个支点后,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那段时间,韩育民早晨起床告诉妻子:“做了一整晚的梦,梦里在查阅账目。”

    关键时刻,韩育民收到一条匿名恐吓短信,里面提到了他的女儿。从那时起,韩育民为了保护妻子和女儿,不再向外界透露有关家人的任何信息。在朋友和同学眼中,韩育民更喜欢独来独往,还有一点神秘。

    重压之下,韩育民带领同事们仔细核查每个环节,不放过任何细节,建立证据链条。他反复强调:“只有证据完整充分,才能把案子办成铁案,才能经受住检验。”2007年11月,嫌疑人富某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韩育民22年从检生涯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每天都在发生。2009年他担任肃州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副检察长以来,先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67件,查处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49人,总涉案金额4251.5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32万元。

    一腔柔情

    韩育民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小时候,父母最疼爱的是他;长大后,最牵挂的也是他。

    在庆阳异地办案的7个月时间里,因工作需要,韩育民回了三趟酒泉,每次都是短暂停留。3月底,马上出发去庆阳,韩育民抽空去看望86岁的母亲,给母亲洗完脚后,他拿出一盒修剪指甲的工具,仔细地帮母亲修剪指甲,一边剪一边说:“妈,我要去外地待几天,您不用担心,很快就回来了。”就在韩育民去世100天后,最牵挂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女儿心中,父亲是一面旗帜。每当女儿收获进步,会开心地和妈妈说:“妈妈,你看,我现在也取得好成绩了,不过还是没有我爸爸厉害。”

    不出差按时下班时,韩育民会去学校接女儿,喜欢和女儿一起在路上聊天,说说有趣的事,谈谈美好的未来。他去世后,女儿偷偷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写道:“爸爸,过去你来学校接我,想和我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有时我却以学习压力大为借口,不愿和你多说两句,我真的很后悔……”

    韩育民有两个姐姐,已下岗多年,托他帮忙找工作。他却跟家人解释:“我自己如果不‘硬’,怎么去办案呢?”在他去世后,韩育民的同事们才知道,原来韩检的爱人工作20多年还是单位的聘用人员。

    一页光荣

    韩育民擅长侦查,却不会网上购物。他喜欢看书,只能列好书单,请同事帮忙从网上购买。过去五年,同事王卫华帮他买过80多本书。

    对于新出现的反贪技术,韩育民有着浓厚兴趣。由于旧手机的内存不够用,就在去世前不久,他刚刚换了一部新手机。拿到新手机后,他立刻下载了“检察教育云课堂APP”和侦察技术方面的一些应用软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琢磨能够辅助办案的新技术、新设备。

    同事在整理韩育民的遗物时,一摞荣誉证书、一摞工作日记,让大家肃然起敬: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得“全省十佳检察官”“全省优秀青年”“全区十大行业标兵”“全市十大杰出青年”……

    荣誉证书,连着韩育民在反贪战线22年来流的汗、熬的夜、立的功和走过的路,是一份有分量的“反腐答卷”。工作日记,记录了韩育民在每个白天和黑夜的思考、困惑和顿悟,见证了他从一名干警到反贪局局长,再到副检察长的峥嵘岁月。

    一年前,韩育民在单位大院里种下三棵核桃树,前院两棵,后院一棵。栽种时,小树苗的高度只到韩育民胸前;一年后,韩育民走了,小树苗却长高许多,以后还将会长出繁茂的绿荫、满枝的果实。

2018-04-24 ——追记酒泉市肃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韩育民 1 1 甘肃日报 c60678.html 1 【先锋引领】反腐尖兵 书写忠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