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23日
第02版:要闻

【三年决战奔小康】精准发力 决战贫困

——兰州市推进“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工作走笔

    (接1版)用产业扶持资金购置1头猪、10只羊,交给李玉花的女婿代管,预计增收3000元;2019年,李玉花孙子毕业后,帮其顺利实现就业,年收入预计再增加1万元。

    “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给李玉花吃了一颗定心丸。

    “赶上了好时代,好日子就要来了。”说起精准扶贫,李玉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甘草镇镇长房玲介绍说,为把“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计划做细做实,镇里对每一户的脱贫计划都要经过反复审核,确保措施能够用得上、行得通。

    “以前觉得脱贫还很遥远,现在扶贫干部三天两头就来家里,有问题随时商量,不少困难都能很快得到解决。”皋兰县水阜镇彬草村贫困户方梅霞说,现在很有信心和帮扶干部们一起打赢脱贫仗。

    翻开帮扶干部为方梅霞制定的脱贫计划,仅收入预计这一项,就密密麻麻写了一大页,时间跨度从2017年一直到2020年,每年都有每年的账。

    皋兰县扶贫办主任李清凌说,皋兰县细化分工,靠实责任,全县609户脱贫计划户和97户巩固提升户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都明确了每一个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

    一户一本账,各家不一样。李清凌说,“一户一策”让精准脱贫工作更有目标性,情况更清了,底子更明了。

    培育产业 增强动力

    断穷根,靠产业,产业薄弱往往是贫困地区的“软肋”。在“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工作中,兰州市注重加大对富民产业的引导,积极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最近,七里河区阿干镇马场村贫困户白桂香家里的情况有了起色。

    马场村位于阿干镇东部,距兰州市区23公里,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云顶风景区就位于村内,旅游资源丰富。这几年,马场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门路。

    村民白桂香的儿子肢体三级残疾,一家三口长期生活困难。帮扶干部根据马场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为白桂香制定了依托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的计划。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白桂香一家在自家院里开办了农家乐,还购置了一辆残疾人摩托车用于接送游客。随着天气回暖,来马场村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白桂香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榆中县北山地区贫困人口比较集中。韦营乡是榆中县北山6个乡中最南端的一个,从甘草镇上山,沿着山梁上的公路向北走40分钟,就到了武家窑村。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山坡上大片大片种满大蒜的梯田已泛起绿色。

    “今年我们村就要靠这些大蒜富起来了。”见到村支书徐友凡时,他正蹲在地头查看大蒜的长势。

    武家窑村是典型的“空壳村”。在各级帮扶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武家窑村成立了合作社,筹集30万元资金,流转土地343亩,发展起大蒜产业。

    “一亩地如果能够收入2000元,343亩地一年就能收入68万多元。”徐友凡和帮扶干部反复算过账,除去成本,一年下来,合作社可以保底收入17万元。

    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让武家窑村的76户贫困户步入了脱贫快车道。

    何显荣今年75岁,全家六口人。2016年,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受伤,从此干不了重活,一家人陷入了困境。今年,村里发展大蒜产业,他家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种了两亩大蒜,合作社免费送种子、送技术,一年下来能收入4000元;向合作社流转了18亩地,流转费有1800元;儿子儿媳在合作社上班,7个月能挣3.5万元。这几项加起来有4万多元,不仅能脱贫,而且还能过得好!”何显荣信心满满地说,“有这么多好政策,还有大伙儿的帮助,我们有决心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8-04-23 ——兰州市推进“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工作走笔 1 1 甘肃日报 c60498.html 1 【三年决战奔小康】精准发力 决战贫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