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18日
第05版:评论

【黄河时评】破除“唯论文”的评价机制

    潘铎印

    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据《半月谈》)

    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这些巨大需求,催生了一条无形的产业链。除了论文代写、代发、抄袭,还有中介机构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而且,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

    据《半月谈》报道,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同时,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此外,还有论文代理公司声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并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

    “发表论文明码标价”,无疑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悖。《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明文规定,“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期刊出版许可证》。”此外,办刊者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也违背了《著作权法》中“报纸杂志等采用他人稿件而必须支付给作者稿酬的义务”的规定。所以,对于上述乱象,相关部门应依法整治,坚决取缔各类“代写代发”网站,并对违规收费期刊进行严肃查处。

    当然,彻底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关键还在于学术评价体系的“结构性改革”。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但是,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的现状之下,乱象便应运而生。这些形形色色的乱象,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而且,通过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甚至错误频发。对此,有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

    所以,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必须进一步破除“唯论文”的评价机制。比如,一些大学教师课讲得很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因为没有相应的论文,从教多年却评不上职称。这种不合理的导向,让很多教师难以安心上课,都在挖空心思写论文、请托关系发论文,并因此而导致高校教育质量的滑坡。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改变现行的人才评价标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的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对人才实行分类考核,并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此外,还应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扶持力度,并参照国际学术期刊领域的普遍惯例引入公益基金,引导社会对学术期刊给予资金支持。如此,使学术期刊不再为“生计”发愁,才能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2018-04-18 1 1 甘肃日报 c59686.html 1 【黄河时评】破除“唯论文”的评价机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