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04日
第12版:甘肃史话

【陇上人物】伯益

    伯益

    伯益,又作伯翳,生活在舜禹启三帝时期。

    伯益相传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他的父亲是被称为上古四圣的皋陶。春秋战国的秦国人认为伯益是他们的祖先。有《史记·秦本纪》记载:“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所以秦王室以嬴为姓。

    《史记》记载,伯益最突出的功绩就是辅佐大禹治水。因为治水有功,被舜封为东夷的首领,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伯益为妻。

    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尚书·尧典》),掌管山泽,繁育鸟兽。而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辈以长于训鸟兽立于世。

    伯益还发明了凿井的技术,《吕氏春秋·勿躬篇》有记载:“伯益作井。”凿井技术对华夏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不能凿井的时候,先民不得不逐水而居。凿井使得部落可以自由地控制水源,为部落的定居繁衍提供了条件。

    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尚书·大禹谟》记载伯益提倡以德治天下,伯益认为只要遵循尧所实行的仁德之政,治理国家就会事事顺利,水到渠成,君臣就会上下一心如手足心腹,国家的方方面面就会和谐发展,国泰民安。

    舜死后,禹继位,伯益帮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禹去世后,虽“以天下授益”,但因当时“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伯益在帝禹死后,与启发生争夺,为启所杀。“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嬴姓之国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姓”。秦人应该是伯益的后裔或其家族的后裔。秦的历代祖先一直“在西戎,保西垂”(今天水)。公元前十七世纪,夏商交替之际,秦人的先祖有部分“去夏归商,为商汤御,以败夏桀于鸣条”,此后,秦的先祖游牧于西垂之地。

    (本报记者 张葆英 整理)

    征稿启事

    《甘肃史话》版面向广大历史学者、历史爱好者征稿。稿件要求:具有历史价值、精神内涵、文化品位;突出通俗易懂、写实风格、阅读趣味;文字平实、朴素、干净;文风生动、活泼、精炼。(注:近期选题重点是上古先秦时段。)

    邮箱:184087455@qq.com

    电话:0931-8159602

2018-04-04 1 1 甘肃日报 c56518.html 1 【陇上人物】伯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