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04日
第04版:评论

【看法】农特产品应找准卖点抓住卖点

    崔银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橄榄油市场中,由于检测水平有限,进口橄榄油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低价销售,使得陇南自产自制的优质初榨橄榄油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整个脱贫产业的效益。(据新华网)

    橄榄油因其良好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效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近年来受到国人热捧,市场需求旺盛。但是,据姜成英代表介绍,虽然甘肃油橄榄面积约占全国一半、产量约占全国90%左右,可与此同时,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来自甘肃的橄榄油品牌却几乎没有,形成极大反差。而同样是农特产品,据新华网报道,江西省都昌县鄱湖晨晖农场的鸡蛋5元钱一枚、青菜20元一斤、猪肉50元一斤,虽然标出了“天价”,却不愁销路。

    两相比较,令人深思。为何一方司空见惯的农产品能卖出“天价”,而另一方更该畅销的橄榄油却没有打开市场?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消费需求中的“羊群效应”逐渐消失,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低价已然不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唯一因素。农特产品若要走俏市场,必须顺应市场规律,找准卖点。

    揆诸我省现实,为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找卖点并不难。甘肃地域狭长,资源禀赋多样,加之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宜从地域、文化、品牌三点入手为农特产品找卖点。譬如陇南的油橄榄,武都于1975年开始引种橄榄,合适的气候土壤条件及种植传统,使当地油橄榄产量高,含油率高,为我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而且,经过审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自2005年12月9日起对武都油橄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这些先天优势,都可以作为陇南橄榄油寻求更广大市场份额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卖点。具体到其他的农特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回到产品自身、回到产品的人文属性、地域属性上,想方设法寻找卖点、抓准卖点。

    当然,找准卖点,还要大力宣传卖点、推销卖点。现代营销方式和媒介多种多样,要加大宣传、巧妙宣传,通过“四两拨千斤”的好点子和好创意,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特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如此,才能让农民辛苦种植的“油果果”,真正成为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2018-04-04 1 1 甘肃日报 c56464.html 1 【看法】农特产品应找准卖点抓住卖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