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3月26日
第01版:要闻

【三年决战奔小康】“林下经济”富了生态富口袋

    本报记者 徐俊勇 张文博

    通讯员 王瑾

    “这两年,山上的树越种越多、越长越高,我们川区越来越漂亮了。”镇原县平泉镇姚川村村民慕小华高兴地说。近年来,镇原县积极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实现区域发展“富生态”、群众“富口袋”,让百姓享受绿色发展成果。

    沿着318省道,经过镇原县姚川流域万亩苗林示范片带时,记者发现,示范带内的护林员们正在修整林地、检查树苗。“去年我们新栽植的这些油松苗木算是平安过冬了,这些天,经过我们查看,苗木的成活率还挺高的。虽然有专业化栽植技术,但是从栽植的那天开始,我们就不敢有丝毫马虎,树苗、挖坑、浇水等各个环节,都是经过严格把关。”护林员黄海涛告诉记者,现在看到满山油松在风中摇曳,他感到特别欣慰。

    据介绍,平泉镇姚川流域面积约7.5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区、沟壑为主,宜林面积2万亩以上。结合立地条件和发展需求,平泉镇按照山地苗林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规划建办2万亩苗林结合培育示范片带1处,形成了条块结合、各具特色的产业示范区。

    随着植树造林的深入开展,镇原县“林下经济”也盛行了起来,“林下养鸡,水坝养鱼,鸡蛋满坡,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镇原县殷家城乡喜锋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建锋说,2016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流转了500多亩荒山林地,还申请了创业贷款,在家门口建起了自己的林下“月子鸡”养殖场。现如今,他养殖场里的5000多只“月子鸡”,仅鸡蛋这一项,年收入就达10万元,在马建锋的带领下,参与养殖的农户已经有20多户。如今在镇原县,像马建锋一样发展林下养殖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带领下,“林下经济”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截至2017年底,镇原县完成苗林结合培育15万亩,培训林果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次,累计建成各类示范合作社99个,家庭农场53个,建成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个,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个。

2018-03-26 1 1 甘肃日报 c54590.html 1 【三年决战奔小康】“林下经济”富了生态富口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