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3月22日
第11版:百花

孤独之美

    杨晓峰

    此刻,我神往青海湖,又一次怀抱虔诚,直悟世上孤独之美!

    青海湖,几百万年前海洋的一分子,因古海中崛起灰褐色的赤裸的山峰,海水被逼向浩宇,留下孤独美丽的她在高原。她以独特、惊俗的姿态,在恢弘、苍茫的背景下,清澈透亮地立于高原,傲视着身边沧桑巨变、喧嚣浮躁的这个世界!

    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笔力峭拔、格韵高绝,描述了赣江两岸的富庶繁华和片刻宁静。九年前我登上滕王阁时恰逢太阳西沉,感受到此等江南美景的确引人入胜,但没能夺我心魄,好像并非孤独之美。

    孤独之美是一种格高千古的境界。换言之,孤独而能造化大美者、悟出真情者谓之有境界。自然神韵如是,人格修炼更应如此。这其中的孤独不是寂寞。

    孤独注定要与感人的震撼和诗意般的艰难相伴;寂寞只是人潮汹涌中没人念你的浮薄。

    孤独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寂寞是“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是“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孤独是在夜风夜月里,乱发飘成夜色,悄然倚坐于青海湖畔的石头上,听浪声拍岸,不经训练,便成一位诗人。

    故而,孤独,才能深刻;孤独,才能成就人生的高度;孤独,才能铸炼美丽的人格。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在这里谈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感悟:世上奇伟瑰怪、豪壮典丽之景,只有极少数孤独者才能得以领略。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不具有孤独品格。比如孔子,他一生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再比如苏格拉底,他是欧洲文化史上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具有和孔子在中国相当的地位。

    我们需要孤独的坚守,我们更需要孤独涵养的美丽。

    莲花之“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菊花之“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梅花之“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都是孤独之美的上品。从这个意义讲来,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孤独相伴随。

    花品酷似人品。屈原的孤独坚守,成就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格魅力;李白的孤独坚守,成就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诗仙鸿儒。

    高原之于青海湖,就像大学之于孤独之美,其高度、胸襟、气象都是不言而喻。

2018-03-22 1 1 甘肃日报 c53934.html 1 孤独之美 /enpproperty-->